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03-24 10:14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泽厚是中国当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他一直辛勤耕耘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领域。尤其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他几乎每部论著都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对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本文在深入理解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抓取其学术思想脉络中最具代表性、引起过一系列论争的核心命题,进而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初步探索性分析、阐释和评述。其一,着重阐释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主体性”、“实践”、“自然的人化”、“积淀”等命题。其二,着重剖析了李泽厚的若干文化哲学命题,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文化热中引起过广泛关注的命题,诸如“西体中用”、“转换性创造”,以及针对传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儒学四期说”。其三,从八十年代学术思潮的论争中横向审视李泽厚思想的价值和影响。分别列出刘再复、刘晓波、刘小枫三位与李泽厚思想密切相关并共同参与了思想论争的人物。最后,通过研究本文揭示出李泽厚在中国当代思想中的位置,透视出中国当代思想的基本话题,以及提出李泽厚的中国现代化思路、李泽厚学术转向的启示和李泽厚思想的时代性等结论。
【关键词】:李泽厚 主体性 积淀 现代化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中英文摘要4-6
  • 前言6-10
  • 第一章 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的探索10-20
  • 第一节 主体性实践哲学10-16
  • 一、 主体性与实践10-11
  • 二、 人与自然11-13
  • 三、 工具本体与情感本体13-16
  • 第二节 积淀说16-20
  • 一、 “积淀说”的形成16
  • 二、 “积淀”的含义16-17
  • 三、 “积淀”的过程17-18
  • 四、 “积淀”的结果-新感性18-19
  • 五、 “积淀说”的学术意义19-20
  • 第二章 李泽厚若干文化哲学命题的剖析20-29
  • 第一节 “西体中用”论与“转换性创造”20-24
  • 一、 西体中用20-21
  • 二、 转换性创造21-24
  • 第二节 传统文化现代化与新儒学24-29
  • 一、 儒家文化的本源24-25
  • 二、 提出“儒学四期说”25-26
  • 三、 儒学传统的转换性创造--新儒学的前景26-29
  • 第三章 从学术思潮论争中审视李泽厚思想的影响29-43
  • 第一节 刘再复:文学主体论29-33
  • 第二节 刘晓波:感性个体本位33-38
  • 第三节 刘小枫:神学本位38-43
  • 结语43-44
  • 主要参考著作与文献44-4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卫华;超越始于足下[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5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