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丰子恺艺术美学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9:10

  本文关键词:丰子恺艺术美学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这篇论文试图探究丰子恺的艺术美学思想,共分五章。第一章第一节主要论述的是丰子恺审美鉴赏的思想。他认为艺术的眼光是“看见”而不是“想见”,是直接观照事物本身的姿态形象,而不是想起它对人类自身的效用关系或研究关系。也就是说艺术鉴赏的态度是一种“绝缘”的态度,这种态度既不是功利占有的态度,也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在“绝缘”的基础上,鉴赏者进一步将自己的感情移入对象之中,化无情为有情,可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这也就是美与真(本色)的同一;第二节论述的主要是丰子恺关于实用艺术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对于外物,不仅有实用的要求,也有审美的要求,而优良的实用艺术品则能满足人们这两方面的需要。偏于实用,则显得粗俗,偏于审美,则显得空虚,实用艺术就要实现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统一。他批评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商业艺术为了商业利润而蹂躏艺术,为了广告宣传而牺牲实用。而现代实用艺术则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也就是美与善(实用)的统一。 第二章主要论述的是丰子恺关于艺术创造的主体条件和艺术教育目的的美学思想。丰子恺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同时具备纯正的艺术之心与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艺术之心高于艺术技巧;这颗“艺术的心”既是深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也是单纯率真的童心与活泼自由的童性。艺术家要通过感悟自然,体验生活,学习名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涵养自己艺术的心灵;艺术家的技巧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的层次上,必须由技进乎道,既能“多样统一”,“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又能曲高和众,敢于创新,形成个人风格;对于偏重艺术技能而忽视艺术精神的艺术教育,丰子恺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艺术精神的应用”,就是涵养学习者深广的同情心与宽厚的仁爱心,减弱人的功利心与占有欲,就是涵养他们率真活泼的性情,增加生活的情趣,而不是把人培养成考试的机器,也不是培训人挣钱的技能。 第三章主要是丰子恺关于东西洋绘画的美学思想。第一节主要论述了丰子恺关于西洋传统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的思想。他总结了二者的差异:西洋画注重透视法,人物的形体必依照正确的透视法则,中国画注重写意,不拘法则;西洋画重视人体解剖,凡人物各部分均依照各种规则,如实描写,中国画但表神情,不求肖似实物;西洋画取材广泛,酷爱人体,中国画取材较窄,钟情自然;西洋画注重物的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注重色彩形状,线条不显著,中国画盛用线条,色彩不明显。总而言之,西洋画重形似,其绘画形态逼真,趣味平易,中国画重神韵,其绘画气韵生动,趣味高远。比较而言,中国画略胜一筹。第二节则论述了近现代以来,西洋绘画与中国绘画的相互影响。印象派绘画鲜明的色彩、奇特的构图,后印象派对线条的推崇、单纯的画风,在技法上就是模仿中国的画法。印象派风景画的勃兴,后印象派静物画的独立,在题材上都受到东洋画的感化。而中国近现代的一些画家,纷纷出国学习西洋绘画,其绘画技法和思想也受到西洋绘画很大的影响。未来世界的艺术,显然是趋向“世界艺术”之路的。而“世界绘画”必然是在东西洋绘画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进而融合二者的优点而创造出来的。而丰子恺自己的绘画就是东西合璧,注重写意,形神兼备。 第四章是丰子恺关于绘画与文学(诗歌)的美学思想。第一节主要论述了丰子恺关于二者区别的思想:绘画所用的是自然符号,其造型可以称为具象美,文学所用的是人为的符号,其表达属于抽象美。绘画比文学形象直观,文学比绘画表现力强;人们欣赏绘画主要用视觉,欣赏文学则主要借助于听觉和想象。简而言之,画是空间的艺术,是静态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而诗是时间的艺术,是动态的艺术,是借助听觉的想象的艺术。第二节主要论述了二者的共通相融之处。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画家一样,是用“远近法”。而且诗人对自然形态的描写,与画家的手法如出一辙。画家观察自然万物与诗人一样,都是有情的态度。画与诗的结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画与诗表面的结合,第二种是内在的结合,后者才是真正的结合。而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具有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心灵。也就说,艺术家以诗人的心灵感受眼中的“景”,以画家眼中的“景”抒发心中的“情”,情景交融,道与心弥。 第五章主要是丰子恺关于艺术功用的思想。第一节从直接功用来看,艺术可以治疗人的疾病,慰藉人的心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延年益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可以鼓舞人心与士气,增强爱国的热情与革命的斗志;有利于节制人的物质欲望,促进人们的精诚团结,有利于抗战建国。第二节论述的是艺术的间接功用。艺术可以减少人生的苦闷,培养生活的情趣,完善人的心理人格;可以开阔人的心胸,启发人的智慧,提升人的境界;可以启迪人的思想观念,唤起革命的意识;可以促进人的平等,培养人的爱心,增进社会的和谐与世界的和平。丰先生讲了艺术的种种功用,其用意是教育我们以艺术审美的态度观照人生,进而实现人生的艺术化,生活的情趣化。 本文主要采用辩证的方法来研究丰子恺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以突出他的思想的辩证之处。既有对他的纯粹理论的探讨,如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方面,也有对他的艺术实践理论的探究,如中西绘画对比和绘画与文学关系方面;既有对理论层面的研究,也有对指向现实层面的研究,如实用艺术、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功用方面。另外对于别人不太注意的方面,予以突出,如关于实用艺术和艺术功用方面的思想。
【关键词】:丰子恺 艺术 美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9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绝缘与功利——丰子恺论审美鉴赏和实用艺术12-21
  • 第一节 审美鉴赏是非功利性非科学性的活动12-17
  • 第二节 实用与艺术的结合17-21
  • 第二章 心与技——丰子恺论艺术创造的主体条件和艺术教育的目的21-32
  • 第一节 心为主,技为从21-22
  • 第二节 艺术心的含义及涵养的途径22-27
  • 第三节 技艺的提升27-29
  • 第四节 艺术教育的目的29-32
  • 第三章 形象逼真与气韵生动——丰子恺论东西洋绘画32-43
  • 第一节 西洋传统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32-38
  • 第二节 近现代西洋绘画与东洋绘画的相互借鉴38-43
  • 第四章 分疆与交融——丰子恺论绘画与文学(诗歌)43-50
  • 第一节 绘画与文学(诗歌)的分疆43-45
  • 第二节 绘画与文学(诗歌)的交融45-50
  • 第五章 无用与有用——丰子恺论艺术对个体与社会的功用50-60
  • 第一节 艺术的直接功用50-53
  • 第二节 艺术的间接功用53-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学术情况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陈其海;;蒲松龄德性品质的审美体现[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5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学广;;形象文本中的“语—图”互文关系——以扬州八怪绘画为例[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66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6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