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

发布时间:2017-03-26 16:16

  本文关键词: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审美知觉问题历来是美学史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各家各派对审美知觉的关注和探讨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美学史。近代哲学美学发生现象学转向之后,杜夫海纳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审美知觉问题,有了更加契合Aesthetics本意的理解和阐释。他的整个美学框架建立在对审美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则是整个框架的两个部分。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审美对象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知觉对象,它是自在、自为和为我们的,它只有在审美知觉中才能实现和完成自己。在审美经验活动中,审美知觉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即呈现阶段,再现与想象阶段,反思和情感阶段。审美知觉是一种纯粹的具有明显意向性的知觉,它是艺术作品转变为审美对象的条件,具有感性和归纳性。
【关键词】:杜夫海纳 审美知觉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第一章 审美知觉理论溯源8-13
  •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审美知觉的论述8-12
  • 二、现象学如何讨论审美知觉12-13
  • 第二章 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的关系13-19
  • 一、从艺术作品开始13-14
  • 二、审美对象的内涵14-16
  • 三、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16-19
  • 第三章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19-26
  • 一、呈现阶段19-20
  • 二、再现与想象阶段20-22
  • 三、反思和情感阶段22-26
  • 第四章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的基本特征26-30
  • 一、意向性26-27
  • 二、纯粹性27-28
  • 三、转变功能28
  • 四、感性与归纳性28-30
  • 第五章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论的价值和意义30-36
  • 结语36-39
  • 注释39-40
  • 参考文献40-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3-44
  • 后记: 遮蔽与解蔽44-45
  • 详细摘要45-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启群;胡塞尔意向性学说与现象学美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微;略论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J];法国研究;2000年01期

4 袁义江,,郭延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5 戴茂堂;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戴茂堂;杜夫海纳审美知觉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董惠芳,刘燕,宋巍;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深度[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永清;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9 张永清;汉语语境中的审美对象与审美客体[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10 李志华;杜夫海纳艺术观中的再现和表现[J];集宁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9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