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顺应自然—浅析蒙古族传统审美观

发布时间:2017-03-27 01:00

  本文关键词:顺应自然—浅析蒙古族传统审美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与周围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自然,像无私的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人民,这份莫大的恩情蒙古人时刻铭记在心,他们将这份感恩的心化为自发的行动,即尊重自然物象的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鲜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范例。在蒙古族的审美活动中,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其审美观的重要表现。 本文从研究自然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的表现入手,深入探寻了自然对于蒙古族传统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它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章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梳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蒙古族社会发展现状,为下面的分析进行简单的思想铺垫。第二部分,就自然的内涵进行简单的分析,,为文章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于自然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表现进行具体实例的分析,为论文论述提供根本现实依据。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的实例分析了自然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地位与作用。第五部分,分析了自然在蒙古族审美观中的现实意义,从而阐明了本研究的价值与影响。 通过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自然可以赋予蒙古族传统审美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在不停的更新,但有一个原则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即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求发展,求生存的长远之计。
【关键词】:自然 和谐 自然而然 传统 审美观 蒙古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一、 蒙古族历史发展状况概述9-13
  • (一) 蒙古族的过去9-11
  • 1. 蒙古族的起源9-11
  • 2. 蒙古族社会发展状况简述11
  • (二) 蒙古族的现在11-13
  • 二、 自然在审美观中的含义13-17
  • (一) 纯粹的自然13-14
  • (二) 理想化的自然14-17
  • 三、 自然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的具体表现17-32
  • (一) 务实求变——蒙古族服饰17-22
  • 1. 简洁平实——蒙古袍18-19
  • 2. 自然唯美——蒙古族头饰19-21
  • 3. 庄重实用——蒙古靴21-22
  • (二) 融合于天地——蒙古包22-25
  • (三) 自然的生命韵律——蒙古族民歌与舞蹈25-32
  • 1. 优美质朴——蒙古族民歌26-28
  • 2. 灵动舒展——蒙古族舞蹈28-32
  • 四、 自然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中的地位与作用32-39
  • (一) 推动蒙古族传统审美观的发展32-36
  • 1. 蒙古族审美活动的发端32-33
  • 2. 丰富民族审美情感33-35
  • 3. 审美意识的重要思想源泉35-36
  • (二) 审美精神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36-39
  • 1. 自然地理环境——审美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36-37
  • 2.“自然”——审美精神基本特质的一部分37-39
  • 五、 自然在蒙古族审美观中的时代意义39-44
  • (一) 传统审美观的再延续39-41
  • 1. 传统审美精神的再延续39-40
  • 2. 传统审美价值观的再延续40-41
  • 3. 民族审美个性的体现41
  • (二) 审美主体在现实环境中的再认识41-44
  • 1. 正视审美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41-42
  • 2. 重建民族归属感与责任感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刘成;论文人画审美之流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6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