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07:14

  本文关键词: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好莱坞电影产业在世界电影产业中一直雄踞霸主地位。每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旨在表彰上一年度美国优秀影人和影片,巨大的影响力和风向标作用使其成为全球影人的年度盛宴,展现了美国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倾向。奥斯卡颁奖典礼凭借不断推陈出新的多变主题和舞台风格,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稳坐世界各大电影节头把交椅。当前学界对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颁奖流程、影人分析方面,对其进行审美文化研究的专著和论文较少。鉴于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对其进行审美观照,取其精华,必将为国内各类颁奖典礼带来巨大的启示,极大促进我国各类颁奖典礼的蓬勃发展。同时,必将加快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促进文化产业大繁荣。本文试以审美文化研究为视角,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要构成要素切入,分析颁奖典礼的三大审美特征,进而探寻奥奖典礼独特的审美文化意蕴,挖掘其参照启示价值。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 绪论主要阐释目前我国对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方法和创新意义。 第一章初步探究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历史源流、典礼流程以及构成要素。奥斯卡奖诞生于1929年,最初的举办形式是小型家庭式授奖晚宴。凭借惊人的影响力迅疾扬名海内外,时至今日成为具有固定程式的豪华典礼。每届奥斯卡奖以明星红毯秀为序幕,以礼堂内授奖为高潮,以豪华派对为完结。授奖过程中的司仪、舞美灯光和主题风格是奥奖颁奖礼的主要构成要素。 第二章对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审美特征分析。通过阐释奥奖典礼构建多维情境、非正式语言独具魅力、营造悬念和“美国梦”的映像,剖析其外观、语言、形式、内容方面的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的传承体现出奥奖的与众不同,彰显了在世界影坛的执牛耳地位。 第三章着力研究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意蕴。其华丽的外壳下是多重审美意蕴的展现。一是政治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对弈。奥奖典礼上时常出现的政治色彩是其能够载入史册的符号之一。二是“大审美经济”实现多赢。一场视觉盛宴的诞生能够强有力地拉动经济的增长,实现多赢。三是对美国文化融合的审美解构。从奥奖典礼上感受不到种族的隔阂,只有文化的交融。四是狂欢化的审美体验。奥奖典礼的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是其审美意蕴的综合展现。 第四章将奥斯卡颁奖典礼与我国的百花奖颁奖晚会进行审美比较。百花奖是我国电影界的最高奖,二者同为国内外最高观众认可电影奖项。通过对二者进行整体风格和内容设置等方面的对比,阐释中外颁奖典礼的不同审美取向,论述了或轻松或严肃的不同风格和雅与俗的碰撞。 结语部分重新审视颁奖典礼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关注国内外电影颁奖典礼的现状和未来,期冀能为国内关于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研究拓宽视野,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奥斯卡颁奖典礼 审美文化研究 审美特征 审美意蕴 审美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4;J991.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一、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研究意义10-11
  • 二、 奥斯卡奖及颁奖典礼的研究现状11-13
  • 三、 本文的研究视角和范围13-14
  • 四、 本文的研究意义14-16
  • 第一章 奥斯卡颁奖典礼概观16-21
  • 一、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历史源流16-18
  • 二、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流程18-20
  • 三、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要构成要素20-21
  • 第二章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特征21-38
  • 一、 构建多维情境22-28
  • 二、 非正式语言独具魅力28-35
  • 三、 营造悬念35-37
  • 四、 “美国梦”的映像37-38
  • 第三章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意蕴38-47
  • 一、 政治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对弈38-39
  • 二、 “大审美经济”实现多赢39-41
  • 三、 对美国文化融合的审美解构41-44
  • 四、 狂欢化审美体验44-47
  • 第四章 奥斯卡颁奖典礼与百花奖颁奖晚会之审美比较47-51
  • 一、 整体风格——轻松与严肃48-49
  • 二、 内容设置——俗与雅49-51
  • 结语51-53
  • 注释53-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一61-64
  • 附录二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张奎志;;中西方审美体验观念比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陈定家;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孙银玉;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石秀虹;陈霞;;巴赫金的“狂欢化”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J];电影评介;2009年06期

6 江梅云;;不一样的精彩——中国电影华表奖晚会与奥斯卡颁奖典礼比较[J];电影评介;2010年10期

7 杜捷;;康德美学中的和谐智慧[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8 许峻滔;;关于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1期

9 刘樵非;;浅析电视颁奖晚会的艺术创作[J];东方艺术;2011年S1期

10 艾晓明;;女性主义文学角色的解构与重建[J];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博士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总编辑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讲师 陈曼冬;[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捷;消费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文姣;奥斯卡颁奖词的文体及文化内涵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瑾璀;中国当代方言影视剧的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岳兰竹;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奖策略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瑞煊;巴赫金主体建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丹丹;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涛;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8年

9 许于思;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钟长艳;奥斯卡颁奖典礼语篇的及物性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0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