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巴黎手稿》中的审美生存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0:13

  本文关键词:《巴黎手稿》中的审美生存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巴黎手稿》不是一部专门讨论美学的著作,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与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实现的存在论哲学革命及其特点相联系,在谈到“美”的问题时,马克思总是将“美”置于人的生存状态中来理解。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人的生存或生命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其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活动的特点是审美地生存。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逻辑地展开了关于人的审美生存的论说。其一,审美生存的本质特点在于“自由”。与一般美学家对自由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乃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第二,审美生存的否定状态是“异化”。马克思没有抽象地谈论人的审美生存问题,而是对问题进行了现实的历史地审视。在他看来,由于劳动的分工导致了劳动的异化,这种异化在高度发达的私有财产运动中又不断地被推向巅峰。因此,就当下而言,人的审美生存招致了最彻底的否定。第三,审美生存状态的恢复是“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当“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达到它的极端之时,也必然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之时。在被扬弃了自我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不再屈服于任何一种强制,由于自由时间的增加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劳动是一种“消遣”,生活是一种“表演”。这是人的审美生存的最高境界。从马克思对人的审美生存问题的论说看,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审美生存的实践性和历史性。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生命生存的,而实践活动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的审美生存便是历史地实现。第二,审美生存的批判性。由于马克思总是联系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来讨论问题,因此,在马克思那里,关于人的审美生存话语具有对现代性的批判性。第三,审美生存的理想性。当马克思把人的感性活动或实践活动理解为历史本身的运动,当马克思把私有财产的运动看作是人的感性生命的展开和实现运动,马克思从这种历史运动中也看到了人的审美生存状态必将真正实现的可能性。这就是马克思“扬弃异化和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一命题要表达的意思。自由是审美的前提,审美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在人的异化还在不断地加深地当代,重温《巴黎手稿》中关于人的审美生存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实现人的审美生存,就当去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审美文化环境、培养审美意识、提高艺术修养。
【关键词】:《巴黎手稿》 审美生存 感性解放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B83-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出场11-21
  • 第一节 《巴黎手稿》的基本概况及其哲学思想的生存论指向11-15
  • 一、《巴黎手稿》的基本概况11-12
  • 二、《巴黎手稿》哲学思想的生存论指向12-15
  • 第二节 《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容15-21
  • 一、《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理论渊源16-17
  • 二、《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基本内容17-21
  • 第二章 《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基本特征21-27
  • 第一节 审美生存思想的实践性和历史性21-23
  • 一、审美生存思想的实践性21-22
  • 二、审美生存思想的历史性22-23
  • 第二节 审美生存思想的批判性23-24
  • 一、对货币的批判23-24
  • 二、对资本的批判24
  • 第三节 审美生存思想的理想性24-27
  • 一、完成的人道主义或完成的自然主义25-26
  • 二、自由劳动与审美的生存26-27
  • 第三章 《巴黎手稿》中审美生存思想的当代启示27-36
  • 第一节 人的当代处境与审美生存的救赎27-31
  • 一、当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27-29
  • 二、审美生存的救赎意义29-31
  • 第二节 审美生存的实现原则和路径31-36
  • 一、审美生存的实现原则31-33
  • 二、审美生存的实现路径33-36
  • 致谢36-37
  • 主要参考文献37-38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杰荣;从可能性维度解读“生存哲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房超峰;丁黎敏;;阿Q和徐福贵的生存哲学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笑佬;;老鼠的生存哲学[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年07期

4 张曙光;生存哲学在当代中国之缘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曙光;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J];哲学动态;2001年01期

6 贺来;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J];哲学动态;2001年01期

7 樊志辉;“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兼评“生存哲学”的复兴[J];开放时代;2001年03期

8 赖功欧;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哲学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林德宏;技术生存与自然环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张纯成;天人关系与人的生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海波;;论郭沫若与“五四”知识者的生存文化观念[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金融严冬下读职场生存小说“御寒”[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张莉;经营理念——企业的生存哲学[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3 李建华;共生:现代生活的基本质态[N];光明日报;2002年

4 贺绍俊;民间生存哲学的快乐精灵[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邬静娜;财富时代的生存哲学[N];中国经营报;2007年

6 刘彦君;《日出而作》:从生存出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李浩燃;青春更应在奋斗中放光彩[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作鹏;网络公司的生存哲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9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异化及复归之“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胡慧平;乞丐和蜥蜴能成为企业之师[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2 王能东;技术生存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英杰;老子生存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玉军;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爱荣;科学技术视域下国人生存困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丽;存在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方渊;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丁建波;拷问生死:哲学视阈中的生存意蕴[D];郑州大学;2005年

6 王艳萍;当代中国的生存哲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生存哲学的解读尝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海朋;生存视域中的可能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荣;人的困境与“审美生存”[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郑明娥;生存世界的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巴黎手稿》中的审美生存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