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

发布时间:2017-04-11 15:25

  本文关键词:“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布洛在其《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的“心理距离”》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心理距离”的概念。在文章中,布洛以在海上航行的途中遇到迷雾为例说明了心理距离的含义,审美活动的发生和维持依赖于心理距离的存在。换句话说,一旦心理距离消失了,审美活动也就终止了。进而,布洛论述了心理距离的种种属性,他认为心理距离发生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距离自身的矛盾性,即“心理距离”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前者使得主体能够站在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目的之外来观察对象,并使主体有可能产生适宜于审美活动的审美态度;后者则是维持审美活动进行的重要因素。再者,布洛认为“心理距离”还是一种审美原理。因为心理距离可以作为美和适宜的判断标准;也是审美活动能否发生的前提,这揭示出美感经验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审美价值区别于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并且“心理距离”还是艺术创作的标志,即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只有在心理距离的作用下才能维持自身经验与所创作的艺术品融合的适当程度。 本文通过对布洛关于“心理距离”理论的考察,认为布洛的“心理距离”确为一种艺术构成要素;“心理距离”也是一种审美的描述性原则,但并非普遍适用的原理。但布洛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当今日常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距离 布洛 美感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第一章 作为艺术要素的"心理距离"10-17
  • 1.1 布洛为何把"心理距离"作为艺术要素10-12
  • 1.2 "心理距离"何以成为艺术要素12-16
  • 1.3 小结16-17
  • 第二章 作为审美原理的"心理距离"17-30
  • 2.1 与心理距离说同时期的一些审美原理17-18
  • 2.2 布洛为何把"心理距离"作为审美原理18-22
  • 2.3 "心理距离"何以成为审美原理22-29
  • 2.4 小结29-30
  • 第三章 "心理距离说"批判30-40
  • 3.1 "距离"如何被插入30-32
  • 3.2 如何判定"合适的距离"32-34
  • 3.3 "心理距离说"该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34-40
  • 第四章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玲;;《文心雕龙·知音》之心物关系刍议[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党莉莉;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过程——从布洛的心理距离谈起[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张玲玲;;审美需要距离[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游锡剑;;古典诗歌欣赏中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以杜诗为例[J];长城;2011年06期

5 道生;蒋孔阳;;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的“距离”[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3年02期

6 徐景熙;;美海拾贝[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刘利斯;;论电影的审美距离[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邓秋香;与心相约[J];心理世界;1998年03期

9 傅新营;;“距离说”与“以悲为美”的审美特质[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王振华;;从布洛的“心理距离”浅谈美学中的距离[J];美术大观;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永泉;;幽默在调节师生心理距离中的运用和实效分析[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赵强;;漫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距离”的调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吴红霞;汪玲;;解释水平理论述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视角的解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邹艳芳;;让学生从审美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琴;最佳距离不是“零距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彭宁;女人要给自己留白[N];健康时报;2010年

3 茅政一 王凤国;缩短与新兵的心理距离[N];人民武警;2005年

4 陶维洲邋章苒;跨城公交起步,长三角人更感“同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芬;心理距离决定身体距离[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记者 杜娟邋蒋悦飞;年票互通 广佛人年省4亿[N];广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季佳莹;地理距离虽远 心理距离很近[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马志国;当心“人际气泡”的拥挤[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姚力楠;寻找最舒服的距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商会;领导与下属的管理故事:刺猬理论[N];经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7 谢军;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行为模式及国际化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9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静;“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

本文编号:299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9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