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7: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尚清意识”的形成,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美学意蕴以及深刻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和文化背景。“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此后“清”沿道家一脉发展,逐渐吸收了儒、道、禅哲学宗教思想,可以说,儒、道、禅三家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促成了“尚清”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风行。这一审美意识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还影响到一个民族群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审美趣味的取向。 本文分三部分,主要是从中国审美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尚清意识”的文化审美内涵。第一部分梳理了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的文化渊源,第二部分阐述了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的表现形态,第三部分揭示了“尚清意识”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审美启示。随着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人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则逐渐被忽视,被冷淡,被驱赶。“尚清意识”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精神的超越与自由,对指导人们合理生活,塑造高尚人格,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改造社会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当代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值得现代文明社会借鉴、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审美文化 尚清意识 超越 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4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 “清”之于中国审美文化6-8
  • 第一章 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的文化渊源8-15
  • 1.1 “清”与道家哲学8-10
  • 1.1.1 “清”与自然天道观8-9
  • 1.1.2 “清静”之域的形成9-10
  • 1.2 “清”与儒家文化10-12
  • 1.3 “清”与魏晋玄学12-13
  • 1.4 “清”与禅宗思想13-15
  • 第二章 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的表现形态15-22
  • 2.1 “尚清意识”表现于主流政治文化15-16
  • 2.2 “尚清意识”表现于传统精英文化16-22
  • 2.2.1 清远高洁的精神风范17-18
  • 2.2.2 清新闲远的艺术追求18-20
  • 2.2.3 清逸雅致的生活情趣20-22
  • 第三章 “尚清意识”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审美启示22-28
  • 3.1 “尚清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的密切关联22-24
  • 3.2 “尚清意识”的审美超越性以及对自由的追求24-25
  • 3.3 “尚清”的生活方式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25-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1
  • 附录31-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庄;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勇;《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J];东疆学刊;2005年01期

3 吕双伟;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的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靳青万,赵国乾;“清”与魏晋审美精神[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张敏;试论“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确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安祖,杜萌若;“清”复义说[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7 黄应全;玄学影响文论的桥梁——清谈[J];文艺研究;1997年04期

8 王玫;;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何庄;清美意象生成的文化原型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0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