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4 08:19

  本文关键词: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有选择地探讨了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若干 影响并比较二人在此驰上所铡出的异同。 一、王国维和巴赫金深受康德美学之影响,均主张文学应有 独立性。然而,巴赫金侧重于康德的目的论,强调文学与其他人 文学科的联系,强调文学内在的独立性;王国维侧重于审美无利 害性,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手段或交际利禄的工具。 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感性论、认识论与想象 力的论述使王国维与巴赫金在对创作现象研究时分别得出“能出 能入”与“外位超视” 的理论观点。王国维受汉文化传统影响, 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而巴赫金受俄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认为创作只在塑造形象;康德的“主观的合目的性”使 他们皆作出了“孤立化”的论断。巴赫金则进一步把这种观点落 实在小说创作中并结合神学思想提出“审美之爱”的理论思想。 三、康德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是附庸美。艺术品以“审美观 念”的形式存在,审美观念是艺术家创造的第二自然,是赋予美 的对象以形式的形式。王国维受此影响提出古雅是“形式之美之 形式之美”的观点;而巴赫金也相应提出“审美反应是反应之反 应”的观点。二人对审美观念的进一步探讨分别得出了著名的境 界说和复调理论。境界说深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复调论则将二 元论推进到多元论。 四、境界说与复调理论均来自二人对创作的进一步探讨,前 者强调静观和后者强调对话,其内核既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密切 相关,又与他们二人对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紧紧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4
  • 一、序4-6
  • 二、文学的独立性的异同6-11
  • 三、创作的一般原则──外位超视与能出能入11-22
  • 四、康德的审美观念的影响──境界说与复调论22-33
  • A:王国维的境界说22-29
  • B:巴赫金的复调理论29-33
  • 五、静观与对话──审美无利害与传统思想的融合33-40
  • 结束语40-43
  • <参考文献>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波;康德“意象”说与王国维“意境”说之比较[J];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04期

2 马军英;第二形式──王国维“古雅”说和康德美学思想的关系[J];东方艺术;2001年03期

3 尹婷婷;;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嬗变[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4期

4 文必方;论康德哲学对王国维治学中精神取向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刘刚强;源同流异 各尽其美——探讨王国维、蔡元培美学思想散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6 陈鸿祥;;论王国维的“古雅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7 俞晓霞;;欲望超脱与生命自由——王国维与席勒美育思想比较[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8 余虹;;晚清文学革命的两大现代性立场(续)[J];文学前沿;2000年02期

9 成海鹰;王国维传介叔本华哲学的世纪回眸[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王同书;;求新务实的治学精神——评《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旭;;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的道德与政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江怡;;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莉如;;王国维与心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仲德;四论王国维的死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孙闻;王国伟:玩出来的俱乐部生意经[N];财经时报;2006年

3 许铮;王国维在戏曲方面的贡献[N];云南政协报;2001年

4 朱静燕邋沈秀红;王国维后,国学大师问是谁?[N];嘉兴日报;2007年

5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王学海;王国维考古辨学研史的现代意义[N];文艺报;2007年

7 何怀宏;那个曾经异样的中国[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谢雍君;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解方;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N];贵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陆成钢;“豪情请客”值不值?[N];嘉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龙玉霞;走向人类学诗学[D];浙江大学;2010年

3 姜淼;自由与权利—康德政治哲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徐晓宇;康德的自由观及其人学维度[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陶立霞;康德目的论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姚修杰;康德自由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曹峰;我可以希望什么?[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宫维明;情感与法则—康德道德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佰志;康德形而上学的目的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2 金新宝;试论康德法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3 聂海杰;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松;康德道德哲学视野中的道德评价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高雯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直观问题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文凯;自由视角下的道德与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海军;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建;论康德的道德情感[D];南京大学;2011年

9 袁立国;道德与法的边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孔兆政;论康德的权利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5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