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

发布时间:2017-04-27 16:16

  本文关键词: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台港地区近60年的庄子美学阐释取得了丰富的成就,不仅是20世纪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现代美学整体历史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属于学术史研究,以1949年来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的庄子美学阐释成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脉络、发掘其问题,考察庄子思想如何被现代阐释并有效植入台港地区美学建设的经验。本论文章节设计注重整体考察和个案分析的结合,在整体回顾近60年台港地区庄子美学阐释成果,勾勒其发展迹线及主要论题的同时,以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叶维廉等学者为个案进行深入论述。方东美、唐君毅从哲学美学的视野阐释庄子,尤其重视庄子美学之生命精神的阐扬,他们是庄子美学从大陆到台港的过渡性人物;徐复观从“人性”主体建构庄子“艺术精神”,并系统整理了庄子思想对“中国山水画论史”的影响,其阐释有着儒道汇通的倾向;叶维廉是道家美学的实践者,不仅把庄子阐释融入其现代诗论的思考中,还在比较诗学视域下揭示出道家美学对西方学界的影响,有力彰显了道家美学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独特的阐释思路及所开拓的理论命题都为中国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庄子 道家美学 台港地区 海外华人学者 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2
  • 第一章 近60年来台港地区庄子美学阐释的回顾与反思12-43
  • 第一节 50至60年代末的庄子美学阐释13-17
  • 第二节 70年代以来的庄子美学阐释17-39
  • 一、庄子之生命美学精神18-24
  • 二、庄子之艺术精神24-27
  • 三、庄子之文学特质27-31
  • 四、比较诗学视域中的庄子美学31-39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39-43
  • 第二章 方东美、唐君毅哲学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43-64
  • 第一节 方东美"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43-54
  • 一、"诗人兼哲学家":方东美与庄子44-47
  • 二、道家哲学的艺术情调与美感47-48
  • 三、"天地之大美"的道家渊源48-50
  • 四、"乘虚凌空"与"积健为雄"的庄子艺术精神50-54
  • 第二节 唐君毅论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54-61
  • 一、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54-56
  • 二、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阐释56-59
  • 三、郭象注庄与"庄子艺术精神"的呈现59-61
  • 小结61-64
  • 第三章 徐复观的"庄子艺术精神"主体建构64-100
  • 第一节 徐复观"人性论"视野下的"庄子艺术精神"64-73
  • 一、"庄子艺术精神"的"人性论"根柢65-66
  • 二、修养工夫与精神境界66-70
  • 三、"庄子艺术精神"阐释的中西比较意识70-73
  • 第二节 徐复观"中国山水画论史"视野中的"庄子艺术精神"73-89
  • 一、庄子艺术精神与中国山水画论史73-75
  • 二、庄子艺术精神与中国画的两次转型75-79
  • 三、庄子艺术精神与中国山水画审美范畴的流变79-83
  • 四、庄子艺术精神与南北宗问题83-89
  • 第三节 徐复观"庄子艺术精神"阐释之儒道汇通视野89-98
  • 一、徐复观的"形而中"儒家立场89-91
  • 二、"人性论"阐释之儒道汇通视野91-93
  • 三、"庄子艺术精神"阐释的儒家化倾向93-98
  • 小结98-100
  • 第四章 叶维廉的道家美学实践100-143
  • 第一节 叶维廉道家美学追寻的"生长秩序"100-104
  • 第二节 叶维廉的"纯粹经验美学"与庄子阐释104-114
  • 一、"纯粹经验美学"的庄子之"源"104-110
  • 二、"纯粹经验美学"与中国现代诗论110-112
  • 三、对"纯粹经验美学"的几点反思112-114
  • 第三节 叶维廉"比较诗学"视域下道家美学的再发现与海外影响114-129
  • 一、比较诗学视域下道家美学的再发现115-118
  • 二、道家美学如何影响了美国现代诗?118-124
  • 三、后现代语境下道家"触及根源性的一种前瞻精神"124-129
  • 第四节 从诗情、画境看叶维廉中国诗学阐释的道家取向——兼与王文生先生比较129-141
  • 一、从学界对叶维廉的几点批评说起129-131
  • 二、叶维廉论诗之"情"与"抒情"131-136
  • 三、叶维廉推重诗之"画境"136-140
  • 四、"画境"与"情境":叶维廉与王文生诗学旨趣之比较140-141
  • 小结141-143
  • 余论143-153
  • 参考文献153-158
  • 附录158-198
  • 附录一 道家美学精神与现代诗艺的融合——叶维廉教授访谈录158-169
  • 附录二 台湾地区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观察——颜]阳教授访谈录169-178
  • 附录三 海内外叶维廉美学思想研究述评178-190
  • 附录四 近60年来台港地区庄子美学研究文献目录190-198
  •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198-199
  • 后记199-2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宝;;胡金铨的武侠电影美学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贡献[J];当代电影;2011年08期

2 陶善才;方宁胜;张勇;;桐城方氏: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J];书屋;2011年07期

3 曹惠民;;一脉清流——古远清教授印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4 洪峻;;路,在自己的脚下——记东至一中优秀学生魏娜[J];青苹果;2006年05期

5 李欧梵;;张爱玲·白先勇·后上海文化[J];书城;2011年09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长珍;;方东美境界哲学的生命理趣[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国保;;方东美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宛小平;;论方东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体的建构[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杨子迪;;李鹏总理会见外国和台港学者 他说,研究东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颇有意义[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丛兆桓;;看《张协状元》有感[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8 刘述先;;五年来的学思[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9 林端宜;;台港高校图书馆的人本观[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10 蔡志栋;;试论非宗教运动的思想史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保国;首家方东美研究所在安徽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李安泽;方东美的学术传承与流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王尧 李炜娜;就台港合作新机制等达成共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晓芳;内地与台港共建华文图书大卖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记者潘跃;苏京台港黄埔同学恳谈促进祖国统一[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 李小霞;万国权会见台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客人[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刘幼铮;台港爱心奉献津门拍坛[N];中国商报;2003年

8 本报驻美记者 宰飞;台港留学生无惧恐吓 为新中国“返联”呐喊[N];解放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亚明 徐蕾;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记者 庞晓敏 通讯员 杨国鹏;汉沽中心渔港领跑津台港城[N];天津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2 施保国;方东美论道家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3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李志军;疏离与圆融[D];武汉大学;2011年

6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8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杰;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敏;方东美的生命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峰;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晓霞;方东美生命本体论思想探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尚晋波;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冉;“含情契理”的人生——方东美人生哲学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罗卫平;超越的真实[D];湘潭大学;2002年

8 俞成义;方东美华严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9 刘冠青;方东美生命美学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朱红;方东美生命哲学评述[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0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