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0:04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既成的中国美学的理论研究,其问题主要在于它过分拘泥于西方认识论中心 论的二元论预设,把美学理论误作对现成的审美主体和客观的审美对象之间的审 美体验的一种抽象概括。本文以为,美学主体和对象其实是一个文化发生的历史 后果,而美学问题也只是文化问题的衍生,这也正是本文选择从原始宗教、原始 科学以及道德哲学迂回进入美学研究的理由。 从殷商原始宗教制度、国家制度以及宗法制度的同构性来看,本文以为“巫 教”说和“殷商具有成熟宗教”的看法都是不能成立的,而且这两种观点都忽视 了一个重要现象,,即殷商宗教其实一直都在根据其政治目标的变化而处在一个不 断调整的历史过程之中,它的这种“泛政治化”倾向构成了后来中国文化世俗化、 人文化的基调,并对中国美学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气”和“道”都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但它们在思想 史上的“突然发生”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以为这是一个知识社会学的 问题,它们和各自思想“原型”的断裂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突然发生”,都应该 从西周王官制度里面的“史官”和“地官”两大官僚系统,及其背后两种思想谱 系之间变化着的历史关系中去寻求解释。 本文以为,既往的儒家思想研究多注意到了它人文性的世俗化一面而忽视了 它超越性的宗教性一面,多注意到了孔孟之“同”而忽视了他们在“天人问题” 上的根本分歧。本文还认为,从孔子到孟子的儒学发展可以理解为一个关于“人” 的思想演进的过程,即一个从社会存在的“人”到形而上学的道德实体的“人” 的变化过程,也正是中国美学根本精神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郭店楚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本文设定的目标在对中国美学这一理论形态的发生过程作一个历史的描述, 尝试从人和世界的存在关系中去把握审美主体(心)、审美对象(象)以及审美 体验(乐)这些功能性范畴的发生、发展及其固定化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分析出 这些基本美学范畴之间相互依赖和缠结的结构性关系。
【关键词】:天人合一 文化发生 中国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绪论6-13
  • 第一章 神圣世界的世俗化13-39
  • 第一节 “巫教”或者“礼仪”13-19
  • 第二节 殷商国家信仰系统的调整(一)19-23
  • 第三节 殷商国家信仰系统的调整(二)23-29
  • 第四节 “内在超越”的价值世界29-39
  • 第二章 神圣世界的“祛魅”39-68
  • 第一节 “史官文化”的由来及其分化39-47
  • 第二节 “史官文化”的“数术化”倾向47-55
  • 第三节 对“一个世界”的知识确认55-68
  • 第三章 日常生活的神圣化--一种无神论宗教的思想史走向68-112
  • 第一节 哲学的乡愁--“神圣体验”的伦理诉求68-88
  • 第二节 逃避自由的超越之路--从《论语》到《孟子》88-112
  • 第四章 中国美学的发生112-145
  • 第一节 原“心”:审美主体的发生112-123
  • 第二节 观“象”:人和世界的关系123-134
  • 第三节 说“乐”:“天人合一”的“剩余者”134-145
  • 主要参考书目145-1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展;先秦语图一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