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康德美学中的主观合目的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5 09:07

  本文关键词:康德美学中的主观合目的性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解决自然和自由、认识和道德的分裂,最终实现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关怀,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阐发了美学思想及主观合目的性原理。主观合目的性是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关键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探析是把握康德美学要义之肯綮。本论文首先立足于三大批判哲学之上,将康德美学中的主观合目的性与目的性、合目的性、鉴赏判断、美、崇高以及康德的“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关怀联系起来对主观合目的性原理进行探析。其次依据美学史中优美、崇高、丑、荒诞四大美学范畴的顺次演进,确定主观合目的性原理的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历史行程。最后通过对当代美学发展的困境问题的阐述,指出在当代重提康德美学及其主观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正文分四章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主观合目的性 以人为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绪言6-12
  • 0.1 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6-7
  • 0.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7-9
  • 0.3 本文章的结构与思路9-12
  • 第1章 主观合目的提出的缘由12-18
  • 1.1 《纯粹理性批判》中人的主体性在知识领域确立13-14
  • 1.2 《实践理性批判》中人的主体性在伦理领域确立14-15
  • 1.3 结论: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关怀15-18
  • 第2章 主观合目的性的理论界定18-33
  • 2.1 主观合目的性的概念界定18-22
  • 2.1.1 目的性18-19
  • 2.1.2 合目的性19-20
  • 2.1.3 主观合目的性20-22
  • 2.2 主观合目的性是鉴赏判断的先验原则22-25
  • 2.3 主观合目的性在审美中的存在方式25-28
  • 2.3.1 美—客体形式与知性、想象力的协和一致25-27
  • 2.3.2 崇高—客体形式与理性和想象力的协和一致27-28
  • 2.4 主观合目的性与康德美学的关系28-33
  • 2.4.1 确立了人在审美中的核心地位29-30
  • 2.4.2 确立了美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30-31
  • 2.4.3 确立了“以人为目的”的美学思想31-33
  • 第3章 主观合目的性的历史传承33-43
  • 3.1 和谐—主观合目的性的沉睡34-36
  • 3.2 崇高—主观合目的性的产生36-39
  • 3.3 丑—主观合目的性的变质39-41
  • 3.4 荒诞—主观合目的性的消亡41-43
  • 第4章 主观合目的性的现实意义43-49
  • 4.1 在反抗中走向深渊—现代美学的困境43-46
  • 4.1.1 道德的匮乏43-44
  • 4.1.2 意义的缺失44-46
  • 4.2 走出困境的出路一由康德美学及主观合目的性想到的46-49
  • 结束语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 独创性声明54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4-55
  • 详细摘要55-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秋群;;审美何为——读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苗枝文;;通向人类自我的桥梁——情感的批判——读康德《判断力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姜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黄茂文;;从《蛙》剧管窥柏拉图的诗学精神[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7 赵晓芳;;论心与择术——由哲学与科学之争而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张黔;心理化——实践美学发展的一条线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陆云;;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观及马克思对其的超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段菁晖;;论中国先秦戏剧文学的缺失[J];长城;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黔;;实践美学的现象学维度[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4 司强;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刘一;无限性的变异:《精神现象学》的内容与结构[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飞熊;意义创造[D];苏州大学;2011年

8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宇剑;论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戎;《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想象力述评[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旭;从思维的同一性到实践的统一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午奇;先验统觉探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郭磊;历史语境中的文本颠覆与意蕴流变[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董骄;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非理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侯彦明;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红星;一般对象的现象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康德美学中的主观合目的性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6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