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美与生命

发布时间:2017-05-07 13:19

  本文关键词:论美与生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生命与美的密切关系,强调生命在美学研究中的重 要意义。美在于生命,生命是美的源泉,又是美的最终皈依。文章多角 度、多侧面地系统论述了生命之美,生命美学,生命与艺术审美,生命 与美育。文章从艺术画廊中的生命现象入手,然后深入到艺术理论领 域,通过对西方及中国生命美学观点的概括与总结,阐明美学大厦的 支点要放在生命的基石上,构建生命美学新体系。随后又从审美是生 命的最高需要,是生命的超越与升华,美育是一种生命教育与情感教 育这两个方面更加深入地揭示美与生命的血肉联系。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艺术——生命的形式,最高的美”通过艺术画廊中生命 的巡礼,从舞蹈、书法、人体艺术、绘画、文学等诸种艺术形式本身说明 艺术作品都是生命之美的载体,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的感性确证和生命 表现。艺术又是审美的创造,是美的集中体现。艺术源于生命冲动又 促进生命向更高品位发展,实现生命活力追求的审美超越。因而艺术 不仅仅是生命的形式,艺术里面有最高的美。它在审美地观照生命、引 导生命的同时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在艺术画廊中我们能酣畅淋漓地领略生命之美的神韵,在艺术理 论领域内我们更会发现,生命已成为美学大厦的支点。本文第二部分 “理论的升华——生命美学”就着重探讨了中西方生命美学观。一是西 方生命美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以叔本华、尼 采、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他们都把艺术创造与生命活动联系起来, 把艺术视为人类生命的生成过程,把艺术创作视为人类的一种生命活 动。他们以生命作为逻辑起点来建构美理论,直至苏姗.朗格提出艺术 是“生命的形式”。二是中国古典生命美学及其现代进程。生命美学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典生命美学六大思潮都贯穿着一个共同 的思想:生命即美。透过艳丽之极的现象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渗透着 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富于一种深途的生命意味。此后 的王国维、宗白华以至现在的许多美学专家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认 识:艺术离不开生命的律动,美的本质离不开生命。这样,基于西方美 学的生命精神,中国古典美的丰厚基础及当代生命美学的优秀成果, 联系生命的多重性内涵,最后提出构建生命美学新体系的设想。 第三部分“审美一生命的需要,生命的升华”着重从三个方面论 述了审美之于生命的意义。一是审美溯源:最早的审美是对人体生命 自身的观]队这种朴素的对于生命的审美观照一人体装饰、文身等, 也有意无意地满足了生命的审美需要,因此第二小节就接着论证审美 是生命的最高需要。在这种超越性需要的满足中生命实现了超越与升 华,世界恢复了人性的尊严。第三小节“审美教育一一种生命与情感 教育”首先联系教育目的阐明审美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一种生命教育和 情感教育。它通过对最直接的生命活动一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 引导,,使生命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趋动,同时也激发和培养生命 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生命潜能。中外许多美学家、教育家如柏 拉图J子、席勒、蔡元冶等的美育理论,进一步说明美育是一种生命 与情感教育。文章接着联系社会现实,指出当代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是强调人的生命意识的全面开发,拯救感性中沉沦的大众。全面贯彻 实施审美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文章最后指出生命的美学追求是使生命沉浸在诗意的美学氛围中 的永恒追求,点明本文生命与美的探寻的现实意义,表达塑造审美人生 的愿望。
【关键词】:生命 艺术 审美 美学 生命美学 审美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一、 中文摘要3-5
  • 二、 英文摘要5-7
  • 三、 正文部分7-38
  • (一) 艺术——生命的形式,最高的美7-11
  • (二) 理论的升华——生命美学11-26
  • 1. 西方生命本体论美学初探11-15
  • 2. 中国古典生命美学及其现代进程15-26
  • (三) 审美——生命的需要,生命的升华26-38
  • 1. 审美溯源:最早的审美是对人体生命自身的观照26-28
  • 2. 审美的需要,生命的升华28-31
  • 3. 审美教育——一种生命与情感教育31-38
  • 四、 注释38-41
  • 五、 参考书目4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常笑君;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洁;美国越战电影生命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菊连;大学生审美体验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5 金昕;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安徽大学;2006年

6 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娟;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智刚;沈从文文学教育思想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凌丹;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美与生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