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固守、移植与融合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20:00
  本文以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为研究对象,考察国门打开以后面对西方冲击下,书籍设计重建秩序的探索过程。通过大量的史料,调整观察角度与方法,提出核心观点:“固守传统”、“移植西方”、“中西融合”三个特点,以揭示历史本真。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一)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特点及其成因;(二)固守传统,包括设计观点、印制技术、发生的焦点领域、典型风格等;(三)样式移植,包括西方样式的冲击、本土倡导者的经验,以及形成局面;(四)中西融合,西方设计法则的借鉴、典型创作者的经验,以及发展方向。希望通过以上研究揭示80中国书籍设计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特质、转变痕迹和经验价值,从而探索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物考证等方法,力求对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考察80年代书籍设计的特殊性,并纠正以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片面、谬误认识之处。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资料来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目的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特点及成因
    一、80 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三个特点
    二、三个特点的成因
        1、固守传统的成因
        2、样式移植的成因
        3、中西融合的成因
第二章 固守传统
    一、中国书籍设计的身份定位
        1、关于中国书籍设计的身份
        2、以钱君匋的个展与演讲为例
    二、传统风格的固守
        1、朵云轩与荣宝斋对传统印装技艺的传承
        2、传统题材的书籍对传统设计风格的需求
        3、出口书籍与固守传统
    三、传统风格书籍设计的特点
        1、图像与字体的分离
        2、书法的多样化以至难以辨认
        3、突出传统图像
第三章 样式移植
    一、科技类书籍中的抽象构成
        1、“科技现代化”与西方科技书籍的大量翻译引进
        2、西方科技类书籍中几何构成
        3、王卓倩的尝试与经验
    二、科技类书籍与样式移植
        1、塑造“科技形象”的书籍设计
        2、朱仰慈的科技类书籍设计实验与启示
        3、罗小华与“意识形象”设计法
        4、科技类书籍设计中西方样式的流行局面
    三、抽象构成对其他类书籍的影响
        1、对“封面画”的冲击
        2、文艺理论类书籍设计的转变
        3、两种抽象方法的形成
第四章 中西融合
    一、借鉴西方法则
        1、汉字的图形化
        2、编排的多样化
        3、拼音对画面的调和
    二、文艺类书籍中“中西融合”的领悟
        1、张守义外国文学书籍设计的尝试
        2、任意对构成的理解与尝试
        3、曹洁与传统手法的创新实验
        4、中西融合中的“主”与“次”
    三、中西融合的水到渠成
        1、汉字对西方网格系统的先天适合
        2、中文字体与西式构图的融合
        3、传统素材的现代表现
    四、现代中国书籍设计风格初呈
结语:影响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96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96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