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

发布时间:2017-05-19 21:25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王国维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对整个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具有规定方向的意义。它开启了现代色彩的美学精神,建立了现代美学研究的知识模式,并将审美和艺术与现实人生密切结合,初步构造了现代美学的学术体系。王国维美学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形而下的工具理性向形而上的价值理性这一更为深刻的文化态度和人生旨趣的全面转型,同时也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参照,为世界文化间实现真正平等对话垂范了一种合理的态度。 本文试图以现代美学的视野,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突破前人局限,旨在探讨与研究王国维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阐述其美学思想的奠基作用,勾勒现代美学发生期的历史状态,从而为建设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提供借鉴。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美学精神的初步建立。现代美学精神是现代美学诞生的主要标志,王国维以对客体理性的批判、天才苦痛说的强调以及崇高美的倡导,,初步建立了与中国古典美学相异趣的现代美学精神。他通过对客体理性的批判将古代的客体理性驱逐出入的生存和情感的领域,为人的感性存在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天才苦痛的强调将自由和个性确立为审美——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崇高精神的弘扬而宣扬人的觉醒、主体的上升,个性的解放,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古典和谐美理想的冲决。这触及到觉醒的个人与古代社会规范、扩展的感性与古代抽象的客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对立。可以说,他以个体生命的探索开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先河。 第二部分:美学知识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王国维在异域哲学、美学的刺激下,参照西方现代美学的理论框架,倡导审美独立,确立了美学学科的独立地位,为美学研究向自律方向转化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的建立准备了最初的基础。在思维方法上,王国维主动地告别古典的、零星片段的、浑然主观的直觉感悟形式,而代之以明确的定义、严格的推理及其严密的论证分析,并借鉴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考古学等各门学科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美学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研究方法的简单化,加速了现代美学观念变化发展的进程,从而奠定了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形态、方法和规范。在此基础上,王国维引进西方形而上学之新话语, 表述了超前的语言观。而且他以敏锐的学科意识规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基本任 务以及美学与诸如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界定了科学、史学及文 学不同性质,自觉地向学科的规范化、科学化努力。以此,王国维首开了中国美 学的学科体系,深入探讨了现代美学予以深思和论证的基本问题,初步具有了现 代美学体系的雏形,推动了中国美学从无体系的思想形态走向现代郁上的独立 理论形态。 第三部分:审美的人生观与艺术观。王国维美学思想与现实人生问题息息相 关,他从直面人生处境、探索人生真理、解诀人生问题、展示理想的人生境界出 发来思考美学问题,从而使其艺术本质和功用观具有了现代气息,并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为人生而艺术”的理论埋下了伏笔。他由洁问人生意义、探寻审美与艺 术的关系、展示人生理想境界,以此确立了审美的人生思想。审美,在王国维那 里己经不仅仅是一种对艺术现象的欣赏与陶醉,而是能够为人生提供某种“美之 标准”,为人们现实地指示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它以其无用之用高于具体 的道德伦理而对于人生具有更根本的意义。这就使王国维美学从一开始就不只是 宣扬审美目的论,同时也倡导审美工具论。这种贯穿于王国维全部美学思想的内 在矛盾使现代美学从诞生之初就交织着独立与启蒙、自治与他治、目的论与工具 论的双重品格。 经由以上三个方面,王国维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中具有了 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从而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建设奠基。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 王国维美学 现代美学精神 美学知识模式 审美人生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引言7-9
  • 一、 现代美学精神的初步确立9-16
  • (一) 抽象客体理性的批判9-11
  • (二) 天才苦痛说的强调11-13
  • (三) 崇高精神的弘扬13-16
  • 二、 美学知识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16-27
  • (一) 审美独立性的倡导17-20
  • (二) 美学思维方式的变革20-23
  • (三) 美学话语系统的建立23-27
  • 三、 审美的人生观与艺术观27-36
  • (一) 人生意义的诘问27-29
  • (二) 审美与人生29-32
  • (三) 人生理想境界的展示32-36
  • 结束语36-37
  • 注释37-40
  • 参考文献40-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一;“五四”时期前后我国美学研究状况概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刘志一;如何评价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理论?[J];学术论坛;1982年03期

3 邹华;封闭矛盾的古代和谐——梁实秋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杨兆平;浅谈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现代美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邹华;;胡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04期

6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7 ;“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8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祁志祥;;王国维: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奠基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一川;;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Ⅱ[J];文艺争鸣;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李健;;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2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莫小不 孙旭辉;整理发掘梁启超美学和文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5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6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艾珊歌;“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钱中文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聂振斌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 金雅;梁启超美学:“艺术化趣味化”[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10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4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4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振;对《东方杂志》中的美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8 柳莉;“美感”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建弟;邓以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巩勇;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9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