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行像习俗与夹纻工艺相关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4-05-28 00:36
  我国漆工艺的胎骨技艺,由木胎、卷木胎至夹纻胎,于质材底料的改换,于手工技艺的演变之下,在不断去除内在支撑物的沿革中逐渐走向成熟。夹纻法独树一帜,集制胎工艺之大成,是以漆与纻布交迭堆积而成的胎骨工艺,是无限接近于大漆本身的最为纯粹的表达方式。夹纻工艺发轫于战国时期,其初衷是利用纻麻的韧性来保护木器,免其变形开裂,从显露头角到汉夹纻的烜赫一时,这时期的夹纻大多仍局限于小型器物,如耳杯、奁、卮等小型实用器上。直至隋唐时期,夹纻工艺凭借轻便坚固等优势在佛教造像上蔚然成风。可以说,夹纻工艺走向臻盛,不乏佛教信仰的功劳,而行像是佛教宣传的一种仪式,更是为夹纻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契机。夹纻工艺与“行像”习俗的关联由此窥见一斑,此后夹纻工艺的几度兴衰起伏历程更是映证了二者之间的荣损与共。夹纻工艺之重在于其本身是对古代佛教造像和漆工艺的一种投影,对夹纻工艺与行像习俗相关性进行研究与探讨,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工艺水平等相关知识有所助益,对当代夹纻工艺复兴有所启迪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可能性,同时其作为一种艺术造型技法,对当代漆立体创作裨益匪浅。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彩绘云气纹漆九子奁

图1-1彩绘云气纹漆九子奁

24件夹纻漆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夹纻胎漆器,以3号墓的彩绘漆圆奁最具代表性。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汉晚期“银扣金银贴饰鸟兽人物”、“彩绘云气纹漆九子奁”(图1)、“银扣金银贴饰彩绘云气鸟兽人物纹漆七子奁”皆为夹纻胎。夹纻漆器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崭露头角,但稍纵即逝,并未延续,直....


图1-2鉴真和尚像

图1-2鉴真和尚像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其他工艺物品也开始成为夹纻法运用的范畴。如《邵氏见闻后录》中记载的唐高祖李渊为纪念先父制作的夹纻像,武则天命薛怀义制作的夹苎大像。三是夹纻工艺惠及周边国家,尤其是对日本影响颇深。鉴真和尚六次东渡对日本夹纻胎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在日本还完好....


图1-3白马寺的罗汉像

图1-3白马寺的罗汉像

杂多样,且要填满佛像内部,质量增加便是不可避免之事,夹纻造像轻便优势相应减弱。这一时期佛教造像以刘元所塑最为著名。《元史》中载:“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刘元)尤极好。抟丸又曰脱活。”[1]又有“刘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一....


图2-1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

图2-1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行像习俗认为是一种街头文化。这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只是行像习俗在近现代的发展比起古代,无论是仪仗规模,还是行像体积,抑或是观礼人数上,都逊色得多。福建地区宗教信仰氛围浓厚,较为完好地传承演绎了这一民俗。....



本文编号:3983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83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