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化书》的生命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06-16 08:00

  本文关键词:《化书》的生命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时代之精神起于时代之生活。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生活从群体向个体、从精神向物质、从理想向现实、从政治向经济的转变,,也带来了思想、意识领域的巨大转变。在此期间,以个体生命为其发端与关注点的生命思潮在根本上扭转了原来的美学格局,美学从一统天下转变为多元并进。于是,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就有了三种实际的进路。其一是立足主流美学的立场,在深刻反思自身立场与思想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他美学取向的合理因素,来推进自身以及美学的进展。其二是立足个体生命的现实,从感性、自由、生存、生命、超越等立场反思美学,批判美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针对主流美学的弊端而进行,并自觉地将自身同主流美学相衔接,从而被称为“非主流美学”。非主流美学主要采纳了“生命”的立场,从而又被称为美学的生命转向。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这两种进路其实是相续的,在对于美学的根本理念上有其一致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是一度近于水火不容,展开激烈论争。其三,则是丢开前面两种立场,或者从古代或者从西方的思想资源中去寻找新的不同的美学建构立足点,对美学合法性的反思便是其中的一类。本文取学科之立场,兼采以上三种进路:既从根本上去反思美学,又在“生命”的基础上建构美学,同时这种建构又应当是能够从传统资源中生长出来的。 本文首先依据中国生命美学到目前所展现出来的理论型态归纳出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生命美学的两种基本样态:基于生命的美学和关于生命的美学。基于生命的美学是以生命为哲学基础的美学建构,“美”或“审美”是从人的个体生命中生长出来的,在逻辑上也是根源于作为世界之本体的“生命”的。“生命”成为“美”之所以“美”的根源。关于生命的美学是对现实生命存在的审美观
【关键词】:《化书》 基于生命的美学 关于生命的美学 生命 学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8
  • 一、中国美学的困境与转向8-11
  • 1、中国美学8-9
  • 2、美学热潮9-10
  • 3、转向10-11
  • 二、中国生命美学的研究现状11-13
  • 1、生命美学11-12
  • 2、中国生命美学的两种基本样态12-13
  • 三、本文的对象和研究方法13-18
  • 1、选取《化书》的理由13-14
  • 2、《化书》及其作者14-15
  • 3、《化书》思想的当代研究成果15-16
  • 4、本文的目的与研究方法16-17
  • 5、文本说明17-18
  • 上篇: 基于生命的美学思想18-51
  • 第一章 入世的审美20-36
  • 一、谭峭及其行状20-24
  • 1、处境与生命20-22
  • 2、人生自抉22-24
  • 二、《化书》的主体精神24-33
  • 1、“我”25-28
  • 2、驭物28-30
  • 3、化人30-33
  • 三、入世与美学33-36
  • 第二章 “化”的美学意义与价值36-51
  • 一、“化”36-38
  • 二、《化书》之“化”38-42
  • 1、本体及其闸释38-40
  • 2、《化书》之“化”的本体论取向40-42
  • 三、《化书》之“化”的生命美学价值42-51
  • 1、生命42-45
  • 2、美45-47
  • 3、艺术47-51
  • 下篇: 关于生命的美学思想51-72
  • 第一章、《化书》的“生命性审美视域”53-62
  • 一、道教的“贵生”传统53-54
  • 二、《化书》的生命观54-61
  • 1、普遍性生命意识54-56
  • 2、内在生命56-57
  • 3、物欲57-59
  • 4、生死59-61
  • 三、生命性审美视域61-62
  • 第二章、《化书》的社会批判与审美理想62-72
  • 一、社会批判62-66
  • 1、“为人不若为虫”62-64
  • 2、“保其国家而护其富贵”64-65
  • 3、“均食”“持俭”65-66
  • 二、和谐的审美理想66-72
  • 1、和谐之境66-70
  • 1) 人自身的和谐之境67-69
  • 2) 社会和谐的理想之境69-70
  • 2、“俭”的充盈70-72
  • 小结72-74
  • 主要参考文献74-76
  • 后记76-7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硕;司马承祯之身体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化书》的生命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54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