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16:12

  本文关键词: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生态困境是人类工业化历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内涵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机理。本文将集中于实践美学“人的自然化”命题,阐述其中所蕴涵的生态审美意义。主要论点是: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观内含“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辩证的方面,其中,“人的自然化”所侧重的是实践过程中人类合于自然、人类目的合于自然规律的一面,生态的视点将是对“人的自然化”向度新层面的彰显。“人的自然化”内涵着实践美学的原理与逻辑,成为阐发生态内容的有效路径,能够与生态现实构成历史的统一。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导言”,论证实践本体与自然生态的关联统一。首先阐述生态问题的探讨是实践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集中于人与自然的维度。阐发这一维度将扩大实践美学原有的视野,以新的现象和观念丰富其学理,更好地融入生态美化的当代实践。“人的自然化”是生态问题拓展的向度和途径。 第一章追溯“人的自然化”命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在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中西源流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具有正确融合二者的转折意义和科学逻辑,实践美学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人的自然化”命题,将这一命题建立于实践原理运行的机制和审美提升的过程,是实践美学走向自由必不可少的方向,并且成为人类面对生态问题的思想路口与途径。 第二章讨论“人的自然化”如何与生态现象的研究相沟通。在实践的意义上,“人的自然化”与生态问题的汇合是历史与现实共生的必然结论。“人的自然化”在实践意义上与生态相沟通,生态人文研究的成果也在此意义上纳入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之中。“人的自然化”关联生态整体自由的实现成为生态新层次上的“自然人化”。 第三章讨论“人的自然化”如何以实践美学的思想原理、结构体系阐发生态问题,生态内容以此进入实践美学多层累结构的运行与生长,经由物质层面走向意识层面、道德层面最后达到审美的层面,完成生态审美内涵的本体生发。 第四章是“人的自然化”之生态审美意义的拓展,论证人与自然生态整体的审美关系。在实践动力的前提下,生态整体实现审美的内化与外化,,形成特有的生态审美主体与客体。生态审美理想确立,并由此渗透于生态文艺先在的表达,形成理想中的生态审美主体与相应客体,以及主客共同的生态美。 第五章是“人的自然化”与生态美建设。从以“人的生态化”改变自身的主体生态美育,到作为同步实践的生态环境美建设,“人的自然化”最终达到生态整体美化的目标,实现生态整体的“自然人化”,即共同的“自然化”。 结语部分整体阐明“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生态结合共生的逻辑构成,整理全文整体思路与线索,印证实践美学开拓自身、与时俱进的活力与能力。
【关键词】:实践美学 生态维度 人的自然化 自由 生态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6
【目录】:
  • 内容提要5-7
  • Abstract7-12
  • 导论 实践本体与自然生态12-35
  • 一、生态问题的探讨是实践美学当今发展的必然12-23
  • (一) 实践美学与生态问题的范围界定13-15
  • (二) 两个“中心”的论证15-20
  • (三) 学理拓展的必然20-23
  • 二、拓展生态维度的目的23-27
  • (一) 扩大视野23-25
  • (二) 丰富学理25-26
  • (三) 参与实践26-27
  • 三、“人的自然化”—生态维度导入的途径27-35
  • (一) “人的自然化”的界定28-30
  • (二) “人的自然化”的生态彰显30-32
  • (三) 拓展的方式与目的32-35
  • 第一章 “人的自然化”命题的历史渊源35-67
  • 第一节 人与自然研究的中西源流35-47
  •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内容36-38
  • 二、人与自然研究的中西源流38-41
  •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观41-47
  • 第二节 实践美学的人与自然研究与“人的自然化”命题47-61
  • 一、诞生的哲学基础与人与自然研究47-56
  • 二、实践本体与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56-61
  • 第三节 实践的自由与“人的自然化”61-67
  • 一、“人的自然化”与自由61-63
  • 二、“人的自然化”与实践之自由的生态走向63-67
  • 第二章 “人的自然化”与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67-101
  • 第一节 “人的自然化”研究与生态维度67-79
  • 一、“人的自然化”历程与生态—历史与现实的共生67-70
  • 二、“人的自然化”与生态维度的相对缺失70-74
  • 三、“人的自然化”:延伸生态的学理基础74-79
  • 第二节 “人的自然化”与生态人文研究79-93
  • 一、生态研究从科学到人文80-84
  • 二、“人的自然化”与生态整体结论84-91
  • 三、“生态整体观”与主动“自然化”的必然91-93
  • 第三节 追求生态新层次上的“自然人化”93-101
  • 一、生态整体与“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的辩证统一94-95
  • 二、如何自然化—人与自然的互动95-98
  • 三、“人的自然化”与生态整体自由98-101
  • 第三章 “人的自然化”由生态实践到生态审美101-133
  • 第一节 实践的构成与“人的自然化”向度101-109
  • 一、“人的自然化”与实践的构成102-107
  • 二、生态维度与“自然化”活态整体107-109
  • 第二节、生态维度中“自然化”的物质层面109-117
  • 一、劳动(物质生产)—人类沟通自然万物的起点109-110
  • 二、生存的自然他者基础110-111
  • 三、“人的自然化”与生态之物质层面的自由111-117
  • 第三节、生态维度中的“自然化”的意识层面117-125
  • 一、意识与“人的自然化”118-121
  • 二、他者目的与生态道德—人类沟通万物的精神(理性)基点121-122
  • 三、“人的自然化”与生态之理性层面的自由122-125
  • 第四节 生态维度中“自然化”的审美层面125-133
  • 一、“人的自然化”与实践之完善的理想标准(自由)125-127
  • 二、生态维度中的自由意识—人类沟通万物的审美基点127-128
  • 三、“人的自然化”与生态情感128-133
  • 第四章 “人的自然化”之生态审美意义的拓展133-159
  • 第一节 生态整体观的审美内化与外化133-149
  • 一、“人的自然化”与生态审美主体133-141
  • 二、“自然化”与生态审美客体141-145
  • 三、“自然化”与生态美—主客体的自由共生145-149
  • 第二节 “人的自然化”与生态美理想149-152
  • 一、追求合于规律的实现149-150
  • 二、追求合于目的的实现150
  • 三、追求主客体暗合规律与目的的对应性自由实现,实现最高的生态之美150-152
  • 第三节 生态维度的“自然化”与生态文艺152-159
  • 一、文艺的“自然化”历程152-154
  • 二、文艺对“人的生态化”的审美促进154-156
  • 三、文艺与“人的生态化”审美目标156-159
  • 第五章 “人的自然化”与生态环境美建构159-187
  • 第一节 “人的自然化”作为生态美调节的中心159-161
  • 第二节 主客体生态审美实践161-175
  • 一、创造“自然化”的主体—生态美育161-167
  • 二、创造“自然化”的客体—自然生态环境美的恢复与提升167-171
  • 三、生态美场的统合形成171-175
  • 第三节、生态整体美化:共同的“自然化”175-187
  • 一、“人的自然化”与生态整体自由176-177
  • 二、生态整体审美化与共同的“自然化”177-182
  • 三、“属自然的人”—审美化的生态整体中审美者的理想境界182-187
  • 结语187-190
  • 参考文献190-200
  • 后记20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玮芸;生态美及其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78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