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石器、形式感与审美意识之萌芽

发布时间:2017-07-01 16:16

  本文关键词:石器、形式感与审美意识之萌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制造石器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人的形式感,也正是在此形式感中,蕴涵着审美意识萌芽的契机。由于我们往往把石器制造想象成为简单而原始的劳动,审美发生学研究往往只从石器的规整形状上寻找人的"形式感"的证据,而不是从制造石器的先决条件上去寻找。这样不但使我们"见物不见人",而且也使得我们偏离审美发生学之本旨。发生学研究之要务,其实并不在于确定开端,而在于探究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石器 形式感 审美意识 发生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法国考古学家德施雷(Joseph Déchelette)对史前考古学所下的定义是:“史前考古学者,研究最古史料以前的古器物之学。”[1]留给我们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当然是石器了,而且基本上只留下石器。所以探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只能从石器中着手。但我们切莫以为,石器时代审美意识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富兴;先秦美学的历史进程[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望衡;艺术起源的中介及审美意识的产生[J];求索;1985年05期

2 李志宏;社会价值是审美价值的前提和中介[J];文艺争鸣;1990年05期

3 吴高泉;;丝绸之路为何是中西文化交流之路——蚕桑文明与中国的审美意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池瑜;;从审美意识的角度论艺术作品的主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李西建;原始图腾与民族审美意识[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6 王齐洲;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陈吉猛;伽达默尔的审美意识批判及其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唐爱华;;魏晋审美理想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8期

9 罗杰;;庄子审美心境探微[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丁秀娟;吴超;;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审美意识[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吴义伟;;发掘数学美学的教育功能[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全国美学会议学术报告会结束继续分组讨论美育等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8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9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3 郑言实;寻找美的奥秘[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艾柯与《丑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四川 李祥林;中华美学研究片想[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张涵;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的对话框架[N];光明日报;2003年

7 记者 周志飞;张晓梅:全民美育助推和谐社会[N];中国妇女报;2007年

8 记者 田垣;加强美学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2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3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4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5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邵华;论伽达默尔对康德审美意识学说的扬弃[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李燕;魏晋士人的自由审美及其心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玲;从日本人的自然观来考察日本人的美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崔颖敏;日本审美意识浅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王爱萍;试论生态美育[D];扬州大学;2006年

10 赵立如;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石器、形式感与审美意识之萌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06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