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城市建筑如何唤回亲和性——基于审美经验的现象学

发布时间:2017-07-02 13:12

  本文关键词:城市建筑如何唤回亲和性——基于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筑是人性的表达,也是向世界敞开的生活相关物。建筑对人的适切性和合意性构成了建筑的亲和性。这种亲和性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相通性,人与自身文化传统的本源关系;它体现人性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建筑通过分割空间而与周围的事物重构了原有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历史性生活的意义。它既使人与外在的自然相对地隔离开来,也与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唤回城市建筑对人的亲和性,唤回人在城市建筑中的自由和尊严,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紧迫任务。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城市建筑 审美经验 亲和性 意向性 现象学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建筑是人性的表达。不管我们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单纯审美的角度,抑或是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看,建筑都是人的第二自然。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稳靠性的保证,而且是我们家园意识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人的根据意识和归属感的必要条件。然而,对于关心人的尊严、关心人的自由的提高、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王芳;;浅析宋元山水画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宋玲玲;;顾恺之“以形写神”观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汪冬梅;;比德于“香草美人”——试论屈原楚辞的审美意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余权;刘敬;;对《建国大业》全明星现象的“社会表演学”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司红玉;;健身气功的现象学美学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陶琳;;老庄美学与中国当代舞蹈的“舞动形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周广鹏;余志远;;旅游体验:从视觉凝视到精神升华[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9 赵飞飞;;从“虚静”通向审美自由——庄子哲学的美学意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宫春洁;;论后语境与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7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4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降新宽;吴雯及其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菲;从英文台词看中美文化的交互态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天钰;艺术画廊光环境的感知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法;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袁义江,郭廷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章启群;胡塞尔意向性学说与现象学美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何振科;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葛静静;;西方现象学与道家美学[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6 李旭;;审美对象的探寻——评《美学与哲学》[J];读书;1987年12期

7 潘立勇;阳明心学美学与现象学意识[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8 彭锋;作为哲学方法论的美学[J];哲学研究;2002年03期

9 张永清;现象学美学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涵;;对西方美学中审美对象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祁志祥;;“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5 刘鑫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文学院;城市美学与现代城市构建的美学实践[N];延安日报;2006年

6 李永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N];文艺报;2007年

7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9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10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5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2 邵君秋;现象学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杨瑞奇;梅洛—庞蒂身体美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妍;身体,审美的存在——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贻祥;莫里茨·盖格尔现象学审美价值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陈莹;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想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志运;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晗;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建筑如何唤回亲和性——基于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10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