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的美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05 08:17

  本文关键词: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的美学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遗产 美丽中国 美学


【摘要】: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造化美、生态美、人地和谐等方面,造化美体现的是宇宙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美体现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地和谐体现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天地人和是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内涵。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审美方式和生存方式等方面,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可以激发审美享受,可以激发人类对审美生存方式的追求。美学价值可以说是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的首要价值,它影响自然遗产和美丽中国其它各方面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自然遗产 美丽中国 美学
【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台山形象与美学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Y[2012]3156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大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该公约提出了“世界遗产”概念。2002年,十八大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伟;熊康宁;周文龙;;黔东南施秉喀斯特景观美学特征与世界遗产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丁永祥;;当代美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中州学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7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鼎;何辉;;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赢;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审视[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跃;试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汪前元,朱光喜;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文化困境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熊康宁;肖时珍;刘子琦;陈品冬;;“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4期

4 傅中平;丰江红;刘干荣;严哲;;广西地质公园的特色与可持续发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王旭晓;;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当代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杜芳娟;熊康宁;先青平;;赤水-习水丹霞景观美学价值与对比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温兴琦;;论生态文明视角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J];求索;2008年11期

8 罗怀良;;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年10期

10 孙凡;袁红叶;李天云;黄舸;罗琦;;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AHP生态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鹤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谊;;壮锦美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2 陈碧娥;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杨辉;;荀子“移风易俗”命题的美学内涵[J];文化学刊;2009年05期

4 胡建次;;“趣”的美学内涵特征及内在网络系统[J];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丁珊;现代公共关系中的美学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10期

6 杨庆杰;;发展、互涵与转化——宋明理学范畴与美学范畴关系之探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闫金红;;观之美学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潘立勇;理学范畴中的美学内涵及其理论特色[J];孔子研究;1996年03期

9 魏翠玲;;浅品孔子的“礼”与“仁”中的审美思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10 张桂芳;;“欲”:中国近现代美学的基本范畴[J];学术交流;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志兴;;美丑论——浅析“丑极即美极”的美学内涵[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军;泰州学派:理性思考的美学蕴含[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琦;身体写作及其美学重构[D];郑州大学;2006年

2 韩振宇;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审美疲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俞香云;钟嵘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4 鲁丽娜;宋元时期“逸”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郝相国;四时的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兴伟;试论嵇康的审美人生[D];辽宁大学;2008年

9 王小恒;先秦“中和”美学思想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建锋;礼之“文”化[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1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21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