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论之商榷——兼论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发布时间:2017-07-18 14:17

  本文关键词:“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论之商榷——兼论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王国维 意境 境界 德国美学


【摘要】:罗钢先生关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的系列文章是近年学界比较关注,也是寄寓期望很大的一种新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他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没有突破前人,反而更加彰显出这一研究范式的问题,因此其结论自然也就难以经得起推敲。罗钢先生的研究表明,对于王国维"意境"理论来源乃至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发生问题,目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存在严重问题,必须予以深刻反思。前辈学者通过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掘出"格义"这一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殊方式,曾有效地解决了学术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近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样,同是一个"格义"的时代,引入这种研究思路与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王国维"意境"理论的来源、"意境"现代意义的生成诸问题,同时对整个中国文论现代性发生问题的研究恐怕也是一种新的出路。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王国维 意境 境界 德国美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4M551667)
【分类号】:B83-091
【正文快照】: “意境”从传统不含级摄关系的一般概念发展成今天代表中国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王国维可以说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其理论建构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毫不夸张地说在《人间词话》问世的近百年里,其研究进展一直牵动着学界的神经。但遗憾的是,尽管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王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罗钢;;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攸欣;;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罗钢;;王国维的“古雅说”与中西诗学传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罗钢;;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姜荣刚;;王国维“造境”、“写境”本源考实——兼论“境界”说的概念使用特点及理论建构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8 肖鹰;;“有我”与“无我”:自然与理想的结合方式——论王国维“境界”说的诗境构成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童庆炳;;当前文学理论发展新趋势——以罗钢十年来的《人间词话》学案研究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10 姜荣刚;;两种“意境”的并存与交融——“意境”现代意义生成的历史考察[J];人文杂志;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业;试论《人间词话》的对待思维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曹曦;殷开;;饱濡铅泪记桑田——陈寅恪与胡适眼中的“台湾民主国”[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3 郭素红;;明人作伪现象析论[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4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丁淑玲;;论《人间词话》中的“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张琼;;论“象”在中国文论中的历史流变[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曾羽霞;景遐东;;王国维境界说与皎然取境说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天道;“古雅”说的美学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韩经太;陶文鹏;;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刘金柱;题壁与唐宋寺院文化[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欧阳文风;;王国维“隔”与“不隔”理论的感悟特质——感悟诗学现代转型系列论文之一[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罗以民;;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明末朱舜水亡命日本的文化心态剖析[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永青;;“神圣之位置”——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文化意蕴[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8 孔建平;;比较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学科定位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9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后晓荣;;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涛;《伤寒论》六经的诠释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郭潇;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罗钢;;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黄保真;;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及层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4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罗钢;;王国维的“古雅说”与中西诗学传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罗钢;;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寇鹏程;;历来关于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罗钢;;“词之言长”——王国维与常州词派之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蔡搤翔,李哲理;天才·超人·赤子——从王国维的作家论看中西文化的融合[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10 罗钢;;学说的神话——评“中国古代意境说”[J];文史哲;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童庆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铭善;;论意境的文化本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2 可人;庄子与意境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赵铭善;;评意境研究中的两种倾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4 魏久尧,孙鸿亮;“意境”与“理想”的共通性及互补性——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古风;意境与当代审美[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6 罗钢;;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树人;;意境论[J];文史哲;1989年06期

8 赵铭善;评意境研究中的两种倾向[J];文艺研究;1993年06期

9 王兴华;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J];南开学报;1996年05期

10 亢宁梅;论意境审美生成的内在矛盾运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寿兴;;意境的系统说与意境说的系统[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2 董志强;;意境本质[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耘;“意境”的佛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豆亚丽;宗白华意境论中的超二元对立思路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8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58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