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历史本体论的内转与失衡——李泽厚后期美学论析

发布时间:2017-07-27 03:14

  本文关键词:历史本体论的内转与失衡——李泽厚后期美学论析


  更多相关文章: 李泽厚 后期美学 工具本体 情感本体


【摘要】:以"文革"结束为界,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美学较前期更为丰富和扩展,但也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自然人化"的内外两个方面出发,李泽厚后期美学以"工具本体"剥离了主体实践的社会性,导致其社会美理论从强调生活现象到突出抽象形式的转化;又以"情感本体"切断了审美直觉的认识维度,更倾向于追寻一个超越时空和人世矛盾的"天地境界"。这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显示出李泽厚后期美学的内转倾向和失衡状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李泽厚 后期美学 工具本体 情感本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13AZX001)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一20年前我曾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说过这样一段话:“自然的人化”是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又被概括为外在客观的自然人化和内在主体的自然人化两个方面。如果我们把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他在前一个时期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华;;中国现代美学的客观性假象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邹华;;中国当代美学的深层结构[J];学术月刊;199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赵志浩;;“和谐”思维的哲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许贤棠;;论黟县古村落景观的视觉和谐之美——以南屏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许文骏;;略论明代后期的造物艺术思想[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侯永强;廉凤梅;;建筑造型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定位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9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锐;论语文教师积极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华;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富春;;中国当代思想的困境与出路——评李泽厚哲学与美学的最新探索[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2 余开亮;;美学史视野中的《美学四讲》[J];中州学刊;2007年01期

3 杨春时;;“情感乌托邦”批判[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5 蔡志栋;;中国现代情感本体引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韩德民;李泽厚“主体性”美学思想中的美育问题[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7 黄杨;“积淀说”的历史嬗变轨迹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规定性[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薛富兴;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内在矛盾[J];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9 梁斌;;对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情感本体论”转向的考察[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徐振玺;;美育视野观照下的“情本体”[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碧辉;;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从人类学实践论美学到个体生存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平;一代启蒙者的悲剧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李希凡;一种新美学发展观的执着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5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6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方磊;李泽厚“情本体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6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惠娟;寻回失落的情感天地[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晖;论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怡;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9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罗华;李泽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9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79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