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虚空:审美剩余时代的文化病症

发布时间:2017-07-29 10:20

  本文关键词:虚空:审美剩余时代的文化病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 传道书 缺场 审美 中国古代美学 传统美学 时代 大讨论 虚无主义 大众文化


【摘要】:正以"虚空"来概括当今中国美学及其背后的精神现状,或许恰当其辞。这里所说的虚空,同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空、空灵一类强调不着文字,尽得风流的飘逸传统美学没有关系,它的意思就是真实缺场、真诚缺场、意义缺场。这一点在《传道书》的英译本中也许表达得更为清楚:"Meaningless!Meaningless!Utterly Meaningless!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意义缺失的虚空,恐怕还不是虚无主义一言可以概括。中国的美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讨论开始大体是把目光聚焦在什么是美上面。美是什么?我们都能感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中国美学 传道书 缺场 审美 中国古代美学 传统美学 时代 大讨论 虚无主义 大众文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022)“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当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问题研究”(13ZS073)资助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以“虚空”来概括当今中国美学及其背后的精神现状,或许恰当其辞。这里所说的虚空,同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空、空灵一类强调不着文字,尽得风流的飘逸传统美学没有关系,它的意思就是真实缺场、真诚缺场、意义缺场。这一点在《传道书》的英译本中也许表达得更为清楚:“Meaningles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晓霞;21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议题──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2 刘悦笛;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09期

3 杨春时;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邓新华;评李旭《中国美学主干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5 李天道;;中国美学与传统人学[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6 张家梅;味“和”之内涵及“味”论之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敬敏,王开国;传统美学与现代生存价值──《审美与生存》读后[J];当代文坛;1999年06期

8 聂振斌;中国美学20年[J];哲学动态;1999年01期

9 王德胜;审美现代性问题与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5期

10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J];中国美术馆;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3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玲;“仁”的存在论意义及其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7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何军民;审美和艺术的自由[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10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8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88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