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宗教史与中国美学史

发布时间:2017-07-29 17:21

  本文关键词:中国宗教史与中国美学史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史 中国宗教史 士大夫化 审美论说、形态 普遍型经验


【摘要】:中国宗教史与中国美学史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宗教史上人文化、士大夫化的走向和现象,以中国智识阶层社会人际交往即交游为独特方式,其表现双向、交叉、多形式。宗教界和士夫界相互之间思想、意识交流、沟通,呈现互动型机制,是影响中国文化、美学精神的重要因素。中国宗教史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包括审美论说和审美形态两个领域,原始创新和丰富发展两个层面,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两个分支,无一例外地存活于各种门类的审美样式之中,其表现形态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因此,对于普遍性审美经验具有深广的启示,具体表现于思潮和美学、意象和想象、新意和法度、精微和广大、思维和心理、义理和审美等方面。中唐以后士大夫文人的心理结构、人生和审美情调、艺术思维有较大变化,日趋内敛、恬适、雅化、淡定、精致,这是宗教史染化的结果。宗教义理"通约"、化解为审美要素,哲思化、精神化、诗性化,最终宗教化—审美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宗教史作为三根主要支柱,犹如鼎之三足,稳定、平衡地架构了中国美学史,它们发挥各自功能和作用,于是,从思想史投照、史学史输入、宗教史浸润,便整合为系统性、立体式、网络化的中国美学史体系。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美学史 中国宗教史 士大夫化 审美论说、形态 普遍型经验
【分类号】:B83-092;B929
【正文快照】: 宗教和美学是人类观照、感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情感、想象、感受等方面,出现连接点。而在中国,佛教是舶来品,东汉明帝时传入内地;道教是土著品,东汉顺帝时产生。两大宗教的出现乃中国文化史之大事,亦是中国美学史之大事,自此改变了中国美学史的结构、维度和走向,甚至话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功正;;中国美学史与中国思想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吴玉红;;清秀神俊 韵逸洒脱——玄学对魏晋工艺美术风格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袁晓薇;;韩愈对李杜的推尊与王维诗歌地位的转折——兼论李杜独尊的诗学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李佳;;中道自然的渐行渐远——以皎然“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程金玲;;李白与李贺梦幻诗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吴世银;;关于秋浦民歌《洗菜苔》的初步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10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素素;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毛毛;《论语》杂志(前期)现代性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宣国;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吴功正;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陈雪虎;;整体逻辑及其问题——评张法《中国美学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6 黄念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三大困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7 陈立群;;理论还是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未来走向[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8 牟娟;;25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学史研究综述[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9 朱志荣;;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10 史鸿文;;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的辨证维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吴功正;;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法;;中国美学史五题[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6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甲斐胜二;石其琳;陈顺智;;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绪论》译后记[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陈炎;;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审美文化史”[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10 王建疆;;中国美学中的自调节审美理论[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赵建军;中国美学史的幻象世界[N];光明日报;2012年

2 蔡永海;新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史[N];人民日报;2001年

3 蔡永海;认识中国古代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朱立元;一部“文脉”贯通中国美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钱世明;攒班造书与南郭处士[N];光明日报;2004年

6 林同华;岁月抹不去的《红楼梦》研究情结[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朱平珍;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N];文艺报;2013年

8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霞;魏晋南北朝“形神之辩”与美学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0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90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