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内向化”角度谈其对诗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31 13:07

  本文关键词:从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内向化”角度谈其对诗歌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美学 “内向化”角度 诗歌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转折期。此时的儒学思想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而引导了文化观念出现突破性进展。文学已经不再以教化的形式存在,不再以儒学思想的政治化学术为取向,而是实现了文学观念上的独立。社会的混乱动荡,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于精神超越,乐于追求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玄学。当这一转变映射到社会上,那么外部的法规逐渐向内在的美学转化,使人们开始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研究,并提出质疑,以引发思考。诗歌是中国文学体裁,其具有抒发情感的审美倾向。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更为具有功利教化的色彩,而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则更为自由,其已经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美学内向化精神品质。
【作者单位】: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美学 “内向化”角度 诗歌
【分类号】:B83-092;I207.22
【正文快照】: 中国的社会历史经历了先秦两汉时期,进入到魏晋南北朝,在文学表达上虽然有所继承,但是却发生了转向。魏晋南北朝经历了四百年的兴衰,其文学发展却为后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历史朝代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长期以来的政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荩;;文学观念的演进与诗风的变异——魏晋南北朝诗歌现象辨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刘燕平,涂维民;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范畴中的情与理、形与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张佩华;;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变异[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长庚;论审美的感性特征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演变[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5 夏先忠;俞理明;;论汉魏晋南北朝七言诗的体式[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2期

6 葛晓音;;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周唯一;琴文化与魏晋南北朝诗歌之表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贡小妹;《景福殿赋》与何晏的儒家思想──兼论《景福殿赋》主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先祥;沈颢的文人画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郑晓明;;吟咏情性与世俗娱乐——论花间词对宫体诗文学功用的承袭[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发亮;;《楚辞》美学意蕴管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董梦;;《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武捷;;孔子美学的康德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雯娟;探析艺术创作主体的心境差异对艺术作品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莉莉;从孔子教育思想思考现在的语文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烨琳;元代米家山水绘画的传承与流变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德丽思;常德市园林发展与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寅宾;论东晋玄言诗的抽象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2 余荩;;文学观念的演进与诗风的变异——魏晋南北朝诗歌现象辨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黄南珊;以情体道情道同化——略论晋代玄言诗的美学取向[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朱晓青;宫体诗创作动因初探[J];新余高专学报;1998年04期

5 葛晓音;;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猛;;关于民俗、神话与宗教研究的思考 读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信仰与神话》[J];博览群书;2003年01期

2 李博;;临沂魏晋南北朝时期藏书家介绍[J];兰台世界;2006年15期

3 卜风贤;王向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减灾政策与救荒制度[J];中国减灾;2007年08期

4 周德钧;;风华“长生堂”[J];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09期

5 滕云玲;;南北朝时期琅琊颜氏的家学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6 范同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州[J];当代贵州;2009年14期

7 何和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宜春县行政沿革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马艳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论的时代特点及理论价值[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9 周慧芳;;南北朝时期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研究[J];兰台世界;2012年32期

10 姚瀛艇;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分段问题的初步意见[J];新史学通讯;195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纯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汉地区的水利建设[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市场类型[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美崧;;建平,

本文编号:599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99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