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体验与认识

发布时间:2017-07-31 18:35

  本文关键词: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体验与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把握方式 体验 认识 感受 知识


【摘要】:体验与感受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体验是在主客体融合不分的状态下,主体从以自己身体为感受器把握整体世界的方式,感受就是情绪体验的结果。认识则是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状态下,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方式。认识的结果是知识。体验先于认识。体验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在认识活动中,也有体验,不管它多么微弱。美感也是人的一种感受,体验是美的实现。
【作者单位】: 中共四川省宣汉县政法委员会;
【关键词】把握方式 体验 认识 感受 知识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人类把握世界有两种方式:体验与认识。就美学而言,体验与感受显然是区别于前美学的很重要的概念。在这里,我将把体验与感受、认识与知识等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努力阐明其含义。一、体验与感受“体验”与“感受”是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抓住并理解这一对概念,不仅能理解当下美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杰;;网络世界的哲学研究——谈网络世界中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周德新;;生死矛盾论[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3 王伟凯;;论科学民主观的多维价值[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王文平;;《入殓师》的后现代元素[J];电影文学;2012年11期

5 张晓丽;;论科学发展观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关系[J];消费导刊;2008年02期

6 王楷;;庄子德论发微[J];道德与文明;2013年01期

7 周雷;;论《死,而后生》对“人”的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方明生;;图解“躯体标记假说”——松冈正刚对达马西奥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的解读[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年04期

9 王发奎;刘玉平;;论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韦祖庆;;土瑶族群社会生态审美意识形态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球;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打破二元论的谜咒[D];浙江大学;2011年

3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洪彬;论志愿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方广宇;柯亨(G.A.Cohen)平等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祖;现代侵权法变革的反思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双雄;价值目标的哲学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静;游戏的美学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秀娟;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梁f ;达里奥·福的权力游戏[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治华;新时期中期后小说中傻子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毓红;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真实”的消逝与重建[D];延边大学;2007年

8 肖瑾;加缪人生哲学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9 李平;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教学反思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宫玉岩;论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中的不确定性[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光远;关于主客体关系的对话[J];学术界;2001年06期

2 王力;论认识、实践和需要、价值的相互关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杨国荣;认识的形上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徐龙福;认识主体反映对象的动力学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赵树进;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J];医学与哲学;2003年02期

6 李虎群;试论“认识主体”复杂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7 胡敏中;论创造性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胡敏中;;论当代认识的竞争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高健;;认识出错的根源分析及终极应对[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冯东飞;;提高认识效率的有效途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有腔;;略谈影响真理度提高的因素[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苗相甫;;理论求索与人格完善的双重作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高惠珠;;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新境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 刘 涛;司法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栾鑫;科研选题需要远见卓识[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陈熙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N];文汇报;2006年

4 李建国;坚持创新发展要善于发现问题[N];人民武警;2004年

5 王克孝;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理论创新基石[N];光明日报;2003年

6 华南师范大学 赵小华;信息化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张宗明;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崔晓晖;教师的光辉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李鲁 杨天平;人文社科研究中“科学”与“学科”之辨析[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李思清;成长叙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杲;人类认识之翼[D];吉林大学;2006年

2 潘中伟;前见与认识[D];复旦大学;2004年

3 钱之佳;科学与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富君;认识效率论[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璐璐;语言符号的认识活动功能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9年

3 唐世秀;信念与知识、真理、行为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霞;信息化对人类认识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策;认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张祺;组织认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宋国强;论科学预见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0年

8 邵阿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认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戴益斌;波洛克认识规范思想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贾国强;实事求是中介的三重向度[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00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00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