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5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新闻论文,主要是关于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要保住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并不容易。仅仅解决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不能完全保住新闻的真实性。高科技的出现是个双刃剑,它在给新闻摄影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假新闻图片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以至于全世界新闻摄影界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假新闻照片。辨识和打假,已经成了新闻摄影领域里传播、评奖等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很大的精力来保住真实性的重要环节——科技手段辨识、经验辨识、网上公示辨识.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新闻摄影真实性这一不能突破的底线。

  近些年来,新闻摄影界经历了多起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广场鸽接口金昌植种禽流感疫苗》、 《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华南虎》等等照片。这些通过Photoshop进行加工的照片因其构图完美、画面生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捕捉到的决定性瞬间等可遇不可求的要素齐全,不仅在发表时获得轰动性效果,在其后的各种大赛评比中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笔耕论文,可谓名利双收。但不断出现的假照片事件,使我们的摄影人、媒体入感到了空前的忧虑。 “狼来了”的故事正在现实中演绎,当某一天人们不再相信你所传播的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的时候,不仅新闻摄影走到了尽头,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新闻机构的末日也就到了。因为人们相信眼见为实,所以相信新闻摄影.正因如此新闻摄影从诞生那一天起把真实当做自己的生命,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地记录现场来取信于读者。继而在新闻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新闻媒体以真实地反映客观发生的事实而具备了公信力。然而,假新闻、假新闻照片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新闻公信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媒体的运行机制、对新闻摄影的理解以及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手段真实、准确、客观地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利用媒体及时进行传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摄影的特殊性使然,我们在实践中更应该理解为新闻摄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和“新近”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在新闻实践中其差别非常巨大。由于记录手段的不同,在文字报道领域中可以同时容纳的“正在”和“新近”,在新闻摄影领域里只能选择“正在”。新闻摄影的生命是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的严苛性要求新闻摄影者只能通过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摄影采集,决不能采用“倒叙式”的“新闻现场模拟回放”

  等形式来采集。而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采集时,摄影者也必须遵守事实的真实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只能从拍摄角度、场景取舍、拍摄瞬间等方面根据主观判断、主观理解进行尽可能符合事实真相的选择,不可以用摆布等手段破坏现场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客观性。

  从那些曾产生轰动效应的假新闻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无一例外地、自觉不自觉地混淆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概念。艺术摄影不要求事实的真实,只需要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在画面之内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即可,在此前提下可随意添加、挪动、消除要素并对光影进行随意的变化,以满足审美的需求和提升内涵的思想性,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对要素进行改变最主要的特征是主观性,也就是根据摄影者的审美情趣和主观需求对画面进行改变,无需考虑拍摄现场的客观存在。艺术类摄影中,现场是可以摆布的,人员的活动是可以导演的,后期制作是可以随意而为的,所以最后制作完成的作品是根据需求创作出-来的。这也是艺术摄影中经常使用“创作”一词的原因所在。而新闻摄影恰恰要求不能“创作”,必须严格忠实于新闻现场的客观存在,不能在后期加工中根据主观需求进行改变,以保证新闻现场、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摄影者可以选择角度、可以选择瞬间、可以选择场景,但只能基于对新闻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在后期处理中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画面中客观存在的物体、人物等,唯如此才能客观真实地还原新闻现场。正因为新闻摄影这种严苛的要求,一幅新闻图片能够满足主观世界中的“完美”是极其艰难的,概率非常低。从形式上讲,假新闻照片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新闻事实造假新闻图片反映的新闻事实是虚假的,根据需要编造出来的。此类照片,除了一些从业者为了个人利益编造假新闻以获取不义之财,更多存在于宣传照片上。比如,为了配合政治需求。摆设一个新闻现场,安排人员,摆布道具,然后就是说明文上大写特写需要的内容。此类照片中虽然地点是真的、人员是真的,但所述内容是杜撰出来的,与新闻说明文中的事实真相没有客观真实的联系。为了宣传不顾新闻真实,长此以往危害极大。尤其是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的今天,这种虚假的报道被互联网揭穿,其后果将严重撼动媒体的公信力。

  二、画面是真实的。但文字说明表达的内容是虚假的这里常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摄影者主观忽视造成的,他们往往只关注画面的形象要素,忽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导致未能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使得表达的说明内容与事实有出入。造成内容虚假;另一种是主观故意,张冠李戴,以获取不义之财。而主观故意中,摄影者利用了新闻图片本身不能“开口证实”的短板。此类情况虽然不多,却也常见诸报端,见诸报端的此类差错经常表现在人名地名的差错或者时间地点的差错,而这种差错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虚假新闻或不准确的新闻。

  三、后期制作造假摄影者对新闻图片进行“艺术加工”,拼接、删减、合成等,使照片干净、完美、具有视觉冲击力。此类照片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社会构成多大的不良影响,但从本质上它所传递的是不真实的信息。此类照片在目前的纸质媒体普遍存在,甚至到了拍摄的照片“不P不见报”的地步。

  此类照片不仅仅出现在日常生活类新闻图片,在时政类新闻图片中非常普遍。有时一张照片需要两张甚至更多的照片来提供元素进行拼接,以达到剧照级效果才善罢甘休,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四、署名造假如果以上形式的假照片是“数字时代传统假照片” 的话,目前不少媒体中存在的署名造假现象不得不引起媒体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署名造假,顾名思义拿别人的照片署自己的名字。随着平面媒体印刷版面的增加和开办网络媒体实行报网联动,媒体对新闻图片的需求量呈爆炸式增长,而对每一个记者实行的考核办法大多采用数量考核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保住高数量,成了摄影记者保收入的重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同城媒体甚至异地媒体的新闻摄影从业者之间交换新闻图片的“默契”,把交换来的照片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媒体的版面和网络页面上,而现在的数码照片拍摄成本几乎为零,拍摄的张数很多,客观上提供了相互交换而不重叠的方便条件。



本文编号:4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498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人像摄影的发展研究essay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