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当代书法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7:27
  研究当代书法审美问题绕不开对书法美学、历代书学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近、现代书法美学著述的梳理,试以美学的相关角度对当代书法继承与创新的现状进行研究、评述。目的无外乎两点:其一,能够让我们从审美的角度认清当下,守住经典;其二,使我们能够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中明白趋势,重塑典范。文章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书法美学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同时对现、当代书法阶段的时间界定予以说明。正文第一章关于继承。通过对传统书法审美概念的概述来阐明书法中艺术美的特质;紧接着,又从多个方面对书法审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进行论证。书法审美的传承性确保了的这种特质依托文字与民族的传承而传承;同时,书法审美的时代性保证了书法艺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创新,在传承有序的同时又极具时代特色。所以,当代书法审美观念从传统中继承而来。第二章关于创新。首先,从清代书法审美谈起。在对清代书法的梳理中认识到清代书法审美创新的必然性,从中总结出当代书法审美可借鉴的创新方向;同时,鉴于现、当代书学界对书法本质的追问以及世纪之交中西文化思潮碰撞对当代书法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试论出当代书法审美的趋势。第三章关于趋势。对于当代书法审美的研究不仅能够帮我们认清现状,而且也为书法创新指引趋势——一方面,碑帖结合,融合南北;另一方面,异体杂糅,诸体同势;再一方面,兼合中外,综合旁通。文章最后是结论,以美学观照当代书法的创作生态能够让我们得到两点认识:必须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阴影,将被边缘化的传统主流化。同时,当代书法在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思潮后,对于“传统”未名书家遗迹的再发掘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合”成为新的趋势。关于书法美的论述,远有历代书论璀璨耀眼,近有诸位先生著书立说。在今天,学生以有限的书法水平、粗疏的考据之学草创此文,实在难以与前辈们相提并论,拙作若有所论粗疏、行文草率之处,权作抛砖,敬请方家斧正。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学位级别】:硕士
 
页数: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书法审美的继承
    一、传统书法审美概念
    二、书法审美的时代性
        (一)书法美的客观性
        (二)审美活动的主观性
    三、书法审美的传承性
第二章 当代书法审美的创新
    一、从清代书法审美谈起
        (一)碑学审美的延续
        (二)“新碑学”与“新帖学”
        (三)对“经典”的再解读
    二、对书法本质的追问
        (一)关于书法美的大讨论
        (二)关于“抽象”与“形象”的争论
    三、世纪之交的书法审美碰撞
        (一)当代艺术思潮
        (二)当代书法思潮
第三章 当代书法审美研究给人的启示
    一、书法审美研究的意义
        (一)认清当下,守住经典
        (二)明白趋势,树立典范
    二、书法审美愿景试说
        (一)碑帖结合,兼合南北
        (二)异体同势,诸体杂糅
        (三)兼合中外,综合旁通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民文化转向与碑学兴起[J]. 徐东树.  中国书法. 2018(02)
[2]“南北殊派本代兴”——何绍基碑学书论中的苏、黄影响[J]. 滕琪.  中国书法. 2018(02)
[3]当今书法发展的潜力是碑帖融合——“碑学与当代书法审美”王镛访谈录[J]. 本刊记者.  中国书法. 2018(02)
[4]多维视野下的碑学[J]. 胡抗美.  中国书法. 2018(02)
[5]当代篆书创作之考察——以近五届国展为例[J]. 刘镇.  中国书法. 2017(19)
[6]篆书创作及现今表现[J]. 范正红.  中国书法. 2017(19)
[7]关于当代篆书发展的几点思考——兼评“中国当代篆书优秀作品展”[J]. 冯宝麟.  中国书法. 2017(19)
[8]楷书史中的几个创新层面[J]. 邱才桢.  中国书法. 2017(07)
[9]从第二届楷书展评选看当代楷书创作[J]. 姜寿田.  中国书法. 2017(07)
[10]楷书传统的承续——“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作品述评[J]. 陈培站.  中国书法. 2017(07)
 
博士论文
 
[1]清代北碑书学观研究[D]. 王友贵.中国美术学院 2015
[2]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D]. 王佳宁.中国美术学院 2014
[3]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 章剑华.南京艺术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碑学概念的衍变与当代书法创作[D]. 包学来.南京艺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203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3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