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新时期《文学评论》的现代主义评论概述

发布时间:2016-10-11 21:12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文学评论》的现代主义评论概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时期《文学评论》的现代主义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1978年至1984年复刊后的七年,《文学评论》一直保持着主流权威的显要姿态。在关于现代主义理论的争鸣中,《文学评论》明显倾向于维护现实主义和民族传统的地位,本文就诗歌、小说领域进行现代主义创作探索的梳理。
  一、对小说领域的评价
  《文学评论》关注现代派手法在小说创作领域的运用开始于对王蒙创作的讨论与争鸣,赞赏他为新时期文学创作手法的更新所做出的贡献。对他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是以温和的方式提出。
  (一)对王蒙小说积极贡献的肯定
  1982年第1期和第3期,《文学评论》分别刊发了“关于王蒙创作的讨论”专题,郑波光、刘绍棠、徐怀中、冯骥才等作家都指出,王蒙近来在探索一条将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的手法与中国传统现代主义的手法相结合的道路,从王蒙作品的多主题的焦点、内外并重的立体人物形象、心理与情节相结合的结构、有意识的意识流手法等几个方面入手,肯定他对西方现代派的创造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有价值的。
  以上的这些意见,都是对王蒙作品的肯定评价。
  关于王蒙创作的探讨还论及“幽默”问题。晓立和陈孝英专门作文论述王蒙小说的幽默风格,指出,幽默是王蒙创作中的“稳定色调”,融合了西方黑色幽默和中国传统相声艺术的某些手法,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按照幽默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功能,将王蒙的小说分为三类。唯一不足之处是有些幽默与人物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性格并不协调。
  (二)对王蒙小说存在问题的质疑
  评论家们对王蒙小说存在问题的讨论都是在首先肯定他的成就和贡献的基础之上的,认为王蒙小说存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晦涩难懂。有学者指出,王蒙的作品使人如坠入五里云雾,朦朦胧胧。蓝田玉认为不是因为语言和用词的问题,也不是因为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而是作品立意的朦胧。
  第二,忽视艺术典型的重要性。评论者指出,王蒙的作品中缺少典型性格。蓝田玉认为,轻视塑造典型,不是王蒙的无意疏忽,而是他有意对一些文学传统观念进行探讨的尝试。
  第三,主题思想不够鲜明突出。有学者指出,王蒙过分注意从横的方面去追求作品容量,却使他忽视了从纵的方面去考虑深化和突出主题思想。
  这些批评用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理论去评论运用现代主义手法作品,希望王蒙的作品在进行现代主义探索的同时又谨尊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王蒙来说未免是一种为难。但这些意见在当时是占主流地位的,也是出于对王蒙的关心和帮助,态度上是温和的、民主的,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争论。
  二、对诗歌领域的评价
  1983年9月5日,,《文学评论》编辑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部分同志座谈当前文艺思潮中的倾向性问题,主要对徐敬亚在《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1期发表的《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一文进行讨论。
  编者明确指出,这篇文章中提倡的现代主义诸问题,是与资产阶级哲学、社会思潮相联系的,1983年第6期刊发“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笔记”栏目,发表了邓绍基、中岳、杜书瀛、陶文鹏、向远、楼肇明、魏理、仲呈祥等人的发言。对徐敬亚的文章展开集中批判,总结起来,他们认为徐文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徐文完全否定了现实主义在今天还有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对“古典+民歌”的创作方式不以为然,加以嘲讽。第二,徐文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并不客观全面,以为现实主义就是对现实加以直观的摹写。第三,对现代主义不加辨别地推崇,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文学评论》的现代主义评论概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37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