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毛姆中国书写的历史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7 17:15

  本文关键词:毛姆中国书写的历史文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毛姆的中国书写有时间和逻辑层次,时间顺序即:游历中国之前的想象,游历过程中的随笔和回国后的中国题材虚构文学创作。分别以《人生的枷锁》、《在中国屏风上》和《苏伊士以东》、《彩色的面纱》为代表。而逻辑层次则为:一、文学风格层面。利用中国元素,营造文学艺术效果上的“异国情调”风格,这种创作理念来自浪漫主义及更古老的欧洲文学传统中“东方风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创作中是对“中国情调”与“故事性”的追求。同时,利用对中国的“他者”想象,作家完成其对欧洲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弊端的批判。中国现实问题层面。毛姆去海外殖民地旅行怀着一种帝国的信念和情怀,通过旅行写作,在想象地理学层面完成对英帝国版图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民族国家观念与殖民的非正义性产生矛盾,使毛姆的中国书写呈现出帝国主义与人道主义间的博弈关系。三、哲学、思想、文化层面。毛姆生活和写作的时代是东枉方国际关系异常紧密,文化间认知与交流逐渐繁荣的时代,他对中国的描绘与观点既有乐观积极的对话,又存在消极悲观的误解,这与中西化的交流史、世界局势变动中的国际关系、文人的精神诉求都有联系。毛姆的中国书写是历史性、时代性与个性交织的产物。本文用纵向历史溯源的眼光和横向文化辨析的方法去观照毛姆对中国的书写,澄清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不能脱离欧洲文学中的中国书写史去单独判定毛姆的写作,他是透过历史在说话,每一种中国观点都可找到其历史来源。不能断章取义将他的中国写作简单归纳为“傲慢与偏见”、“种族主义”或“殖民主义”。其次,毛姆对中国的评论和书写不仅体现在他直接描写中国的作品中,还散见于其它更多旅行散文、文学评论随笔中,尽量多地掌握资料才可能对作家思想有整体把握,才能廓清问题的细节和本原。
【关键词】:毛姆 中国观 异国情调 东方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绪论7-16
  • 一、毛姆创作特点概述7-9
  • 二、毛姆作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9-12
  •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2-16
  • 第一章 作为一种文学风格的“中国情调”16-28
  • 一、浪漫主义的“东方情调”与毛姆的中国想象16-22
  • 1.1.1 寄托浪漫情怀的东方16-19
  • 1.1.2 中德恋爱故事的“东方情调”19-22
  • 二、中国游记的浪漫主义遗风22-28
  • 1.2.1 找寻古中国文明遗迹22-25
  • 1.2.2 猎奇心理25-28
  • 第二章 作为一种现实的“中国问题”28-42
  • 一、毛姆对中国现实的接受28-34
  • 2.1.1 认同一种艺术和传统的中国29-31
  • 2.1.2 否定一种革命的现代中国31-34
  • 二、帝国情怀与殖民非正义的矛盾34-42
  • 2.2.1 旅行写作与帝国版图的勾勒34-37
  • 2.2.2 对殖民非正义性的反思37-42
  • 第三章 对“中国形象”二元模式的超越42-61
  • 一、辩证的中国观42-52
  • 3.1.1 异国婚恋悲剧:对中英文化冲突的思考42-47
  • 3.1.2 光来自东方:中国哲学与精神拯救47-52
  • 二、比较与对话:中西文化互认的有效途径52-61
  • 3.2.1 毛姆的比较宗教观52-55
  • 3.2.2 毛姆的多元文化观55-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平;;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东方情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秦宏;;毛姆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狄泽林克;方维规;;比较文学形象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2 梁晴;从毛姆的小说创作看画家高更对其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运丽;掀起毛姆反殖民的“彩色的面纱”[D];中南大学;2006年

2 张敏;“中国画屏”上的傲慢与偏见[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彭威;毛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毛姆中国书写的历史文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270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