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作为文化选择与立场表达的西学中译——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中译本解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17:07

  本文关键词:作为文化选择与立场表达的西学中译——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中译本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以来,忹译西学不仅是中国社会汲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更成为国人表达文化立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Some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在1920年代初被译为文言出版,固然与仿效西学模式的文学概论课程在国内大学的开设直接相关,但根据对原著与译本的细致比较,以及对其翻译过程的语境还原,这个译本还负载了更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体现了学衡派的文化选择,也实际介入了当时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之争;该译本是翻译与改写的结合,它对原著的文学事例进行了大量置换并增加了译者的阐释,频频调用本土经验去填充外来理论。此举虽有助于降低读者的接受难度,有助于探索中西文学的共通性,但也忽视了两种文学传统中那些不可通约性的因素,有误读、同化外来知识之弊。这两方面都显示出译介主体的文化选择和立场在译本中得到强有力的表达,使原著在译介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意义变化和意义增殖。该译本及其在文学教育中的运用,是西学影响现代中国的文学知识生产的生动实例,而它有限的影响力则证明了中国在输入西学时往往把社会对文化资源的现实需求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文学评论之原理》 翻译 学衡派 文学教育 文化选择
【基金】: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文学理论的学科化过程研究”(SC10B039)
【分类号】:I06;I046
【正文快照】: 引言1923年,温彻斯特(C.T.Winchester)《文学评论之原理》中译本出版,在晚清以来的西学译介大潮中,它只是一个小水花,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但一次翻译行为不只是造就一个文本,它还是一种对立场的表达,是一个文化实践的过程。《文学评论之原理》在中国的译介,就实际参与了现代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振伟;郑振铎前期的文学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4期

2 杨萌芽;;学衡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J];殷都学刊;2007年02期

3 张旭春;;文学理论的西学东渐——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淼;徐渭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部铁军;郑振铎与外国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4 付江涛;《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曙;论郑振铎的中国古代小说整理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辉;;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J];文艺研究;2006年09期

2 张旭春;;文学理论的西学东渐——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作为文化选择与立场表达的西学中译——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中译本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97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