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王红公、钟玲《李清照诗词》之英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1-06-19 16:25
  1979年,美国诗人、翻译家王红公(Kenneth Rexroth,1905-1982)与台湾学者、诗人钟玲女士(1945-)合作完成了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中文名《李清照诗词》)。该译本问世20多年来,一直得到其目标读者的广泛欢迎及原语国家相关学界的积极认同。笔者认为,该译本获得的上述成功的内部原因是译者特有的一套译介理念与方法使该译本适当地兼顾了严谨忠实和通俗易懂这两个优点。本论即试图对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1979)所蕴含的译介方法与理念作一次阐明。 本论拟在对译本的译介动机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在“诗律;语法风貌——词语元素——意象、意念——意脉、意义结构——诗意”这条描述诗歌作品内部构成的意义链上,将译本中的六十七首译作与原作进行对照,并将对照的结果按忠实程度的不同分在“大同小异”和“整体有别”两章进行阐述,同时引入“信达雅”标准作为参照系,照亮译本主要的译介方法与理念。 由此,正文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简析译本的缘起、内容、体例特点及译介动机;第二章主要分析译作与原作“大同小异”的情况,其中第一节描述译作与原作之间仅有诗律、语法差异的情况,第二节描述译作与原作在元素、意象、意念、意脉及意义结构上发生局部变化而不改变整体诗意的情况,这一章体现的译介策略偏重于追求忠实性和适度演绎;第三章描述译作与原作的诗意在整体上发生变化的情况,介绍分为立意改变、全篇意脉或结构改变、全篇修辞改变、人物形象改变等四个类型,共同体现出在遇到比较突出的文化屏障时,译者采取了大胆演绎的翻译策略来达到自足、引人和基本忠实的效果。 结论部分对译本的译介动机和文本内部的各类译介策略作一个回顾,,以解答最初提出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9;I0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译本基本情况简析
    第一节 译本的缘起
    第二节 译本的内容与动机
第二章 原作与译作的诗意"大同小异"的情况
    第一节 仅存在"语法风貌"变化的译作(十五首)
    第二节 局部改变、诗意不变的译作(二十七首)
第三章 原作与译作的诗意"整体有别"的情况
    第一节 立意改变(十首)
    第二节 全篇意义结构改变(五首)
    第三节 全篇修辞风格改变(六首)
    第四节 人物形象改变(四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译者王红公的生平创作简介
附录二:译者钟玲的生平创作简介
附录三: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创作简介
附录四:译本与底本作品细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强;;武侠小说英译的读者接受概况与译介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芹;论王红公、钟玲《李清照诗词》之英译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3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