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比较文学母题分类_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6-10-24 18:58

  本文关键词: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
邱文龙 杨刚华

摘 要:中外文学中尤其是神话作品中存在着许多以“变形”母题为表现特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定因素:特定的人物即发生“变形”的主人公,特定的情境即导致异化、发生变形的具体情节语境。本文试着从“变形”母题与社会背景演绎,变形母题与异化思想,变形母题与民族意识三个方面对中外文学中的“变形”母题作一定的平行研究,探讨“不同的创作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给类似的文学主题带来了怎样不同容量的艺术表达方式”。
关键词: 变形  母题  异化  民族意识  平行研究

钱钟书先生曾经指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序》),在中西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的“诗心”与“文心”。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的根本前提或许就在于此。平行研究,即对无实际接触证据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是中西比较文学施展身手的重要天地。它不侧重影响,而是研究关系。本文试着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变形”母题作一定平行研究,得出一些认识。生于公元前43年的罗马诗人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在他的长诗《变形记》中,不仅通过叙述的技巧使全诗成为有机体,,而且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变形。长诗《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诗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变形记》可以说是对变形母题作文学阐释的早期尝试。  
此后,西方文学作品中凡是关于变形的都带有《变形记》的痕迹。就“变形”母题而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定因素:特定的人物即发


  本文关键词: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