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解放区文学思潮论

发布时间:2021-06-23 21:01
   解放区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页,虽繁荣的时间不长,但作家、作品众多;虽在题材上较为单一,但体现出高涨的热情与精神力量;它长期为人们所淡忘,却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在文学的发展史中。解放区文学又是一座桥梁,它横跨中国历史的两个重要时期,即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时也成为“左翼文学”与“十七年文学”间不可或缺的“过渡期”。解放区文学又是一座熔炉,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背景的作者也开始摸索着文学创作的新路,希望在适应自身发展和反映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构筑“文艺复兴”之路。解放区文学还是一个摇篮,它孕育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也造就了一批新登上文学舞台的青年作者,战火的洗礼和对新生活的信仰使他们的作品打上了别样的烙印。解放区文学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新的思潮的形成。在其形成的背景中,我们看到了新的地区性文学话语的崛起,如“山药蛋”、“荷花淀”的崛起。更为明显的是文学审美时效性的增强:为反映时代的需求,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化,文学在立场上更为鲜明,旗帜鲜明地颂扬新的社会、新的人物、新的精神和新的主张,更加专注地书写革命战争中的群众,书写他们的斗争、反抗及其意志、精神。新的美学秩序带来了文学观的变化,重新定义了“美”的含义,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的文学色调与日常生活化的书写齐登大雅之堂,阴郁、幽暗之气被一扫而空。与此同时,文学资源也在经历着一轮筛选与重估,向大众、古典要资源,向时代要灵感,成为人们的共识。新的审美秩序也带来了作家风格的转变,转变题材,转变书写对象,转变艺术格调,转变政治艺术观蔚然成风,其中有被动也有主动,但在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家的“受众意识”不断上升,为谁服务,为谁写书,成为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今天以“新思潮”为突破口,详细讨论上述内容,不仅在于感受那段历史,感知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脉动,更在于探讨文学精神的得与失,文学创新的是与非,探讨人文精神在文学史中的重要作用。毕竟,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给世人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而解放区文学在以磅礴之气席卷华夏大地时,也伴随着各种隐忧,而这些隐忧随着时间的淘洗反而日益清晰,成为文学发展日益显著的瓶颈,反过来影响到人们对于解放区乃至整个革命文艺的评价。此时,对解放区文学的历史地位给予正本清源式的辨析,客观评价其功过,其意义将是双重的:既为了那段历史,又着眼于文学的未来。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一、解放区的形成
    二、农民阶层成为"抗战"主体
    三、本土型作家群的形成
    四、城市知识分子写作在解放区的转变
    五、新添加的政治规定的作用
    六、革命文艺审美的影响
第二章 解放区文学新思潮的具体体现
    一、说不尽的英雄事迹,辈出的"新人’
    二、"乐观化"的倾向
    三、古典民间审美倾向的浴火重生
    四、"农民型"价值观的浸染
        1. 作品对生活的贴近性
        2. 作品对农业文明的依恋性
        3. 作品对传统理想的追求
        4. 作品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归依
        5. 知识分子作家创作重心的新变化
第三章 "讲话"对解放区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对民间文化审美的利用增强
    二、文学作品的政治敏感度增加
    三、乡土前景的展现
    四、新农民形象的树立
    五、总评"讲话"
第四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历史地位
    一、解放区文学新思潮的价值
        1. 对"左翼"时期文学的适度发展
        2. 对"十七年"文学的深刻影响
        3. 解放区文学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3.1 两个源远流长的文学群体
            3.2 仍有独特价值的审美体悟
    二、解放区文学思潮在艺术上的缺失
结论
注释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喜田;;政治与思想革命的不平衡关系的表现——“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一种基本关系的还原研究[J];理论与创作;2010年02期

2 刘起林;;类型化写作的文学前途与《苍黄》的审美突破[J];理论与创作;2010年04期

3 程勇;;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J];理论与创作;2010年06期

4 祝学剑;黄文;;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暗合与断裂——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关系新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一川;;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Ⅱ[J];文艺争鸣;2011年01期

6 徐妍;;“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美感的阐释误读——以现当代文学史中古典形态作家作品为中心[J];小说评论;2008年06期

7 齐夫;;延安曾经“十没有”[J];中华魂;2010年04期

8 李军;;论前期延安文学话语的独特性[J];中州学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825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25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