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桐城派对韩愈文论的接受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26 18:44
   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桐城派文论是在对历代文论家文论进行学习、继承、总结、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是桐城文派最重要的学习对象。本文以韩愈与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文本为中心,运用文本细读法、文史结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就桐城派对韩愈文论接受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桐城派文论与韩愈文论关系的梳理,我们对从韩愈文论到桐城派文论的文论演变历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对揭示中国古代散文理论发展传承的客观规律和今天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体部分从接受背景、接受的具体表现与接受效果出发,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论述主题: 第一部分主要从清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学风、文风这三个方面,对桐城派接受韩愈文论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时代的需求,使桐城派接受韩愈文论的行为应运而生。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桐城派对韩愈文道观的接受与发展情况。桐城派接受了韩愈文道一元论的观点。对韩愈的“文以明道”、“文道合一”、“文道并重”说都有继承与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桐城派对韩愈文气说的接受与发展情况。从韩愈的学说到桐城派的学说,“气”的概念一步步具体化了。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桐城派对韩愈风格论的接受与发展情况。桐城派三祖中方苞继承了韩愈醇厚平易之风,刘大櫆继承了韩愈尚雄尚奇之风,姚鼐则对韩愈的风格论全面继承的同时,进一步把以往的风格论上升到理论化层面了。他用“阳刚”、“阴柔”两词概括了所有文章风格。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桐城派对韩愈语言理论的接受与发展。桐城派在继承韩愈语言理论主张的同时,使传统的语言论更系统化、规范化了。 总之,韩愈的散文理论在桐城派的诞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桐城派对韩愈文论的接受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桐城派从中汲取了无数的营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但是为繁荣清朝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我们今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产生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学位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一) 桐城派研究
        (二) 韩愈接受研究
        (三) 桐城派对韩愈的接受研究
    三、桐城派发展脉络
        (一) 创始时期
        (二) 兴盛时期
        (三) 衰亡时期
第一章 桐城派接受韩愈文论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残暴性与包容性并存的文化政策
        一、清代文化政策的残暴性及其对桐城派的影响
        二、清代文化政策的包容性及它对桐城派的影响
    第二节 求实学风的兴盛
        一、清初“经世致用”之学风
        二、乾嘉“实事求是”之学风
    第三节 变幻多元的文风
        一、学人之文风
        二、文人之文风
        三、时文之风
第二章 桐城派对韩愈文道观的继承与发扬
    第一节 从韩愈“文以明道”到方苞“义法”说
        一、“义法”说
        二、“义法”说对“文以明道”说的接受
    第二节 从韩愈“文道合一”到刘大櫆“另有能事”
        一、“行文之实”说
        二、刘大櫆“另有能事”说
    第三节 从韩愈“文道并重”到姚鼐“义理、考据、词章相济”
        一、“文道并重”与“道与艺合”
        二、“义理、考据、词章”相济说
第三章 桐城派对韩愈文气说的吸纳与拓展
    第一节 刘大櫆对韩愈“气盛言宜”说的汲取与延伸
        一、“气盛言宜”说
        二、刘大櫆“神气音节”说
        三、“神气音节”说对“气盛言宜”说的汲取
        四、“神气音节”说对“气盛言宜”说的延伸
    第二节 姚鼐对文气说的拓展
        一、姚鼐对韩愈文气说的吸收
        二、姚鼐“八要素”说的意义
第四章 桐城派对韩愈风格论的接受与总结
    第一节 方苞对韩愈散文醇厚平易之风的接受
        一、清真古雅
        二、简洁明快
    第二节 刘大櫆对韩愈雄健怪奇之风的接受
        一、文贵大
        二、文贵奇
    第三节 姚鼐“阳刚阴柔”风格理论的总结意义
        一、姚鼐“阳刚阴柔”论
        二、“阳刚阴柔”理论的意义
第五章 桐城派对韩愈语言论的借鉴与创新
    第一节 桐城派对韩愈“务去陈言”说的借鉴与发展
    第二节 桐城派在语言纯洁化上的贡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王荣科,段华洽,王辉;安徽人才战略与人文环境建设[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周中明;姚鼐“老年惟耽爱释氏之学”之我见[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7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7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