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张良故事研究三题

发布时间:2021-07-13 13:53
  张良,字子房,汉朝开国名臣,《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韩人,家族五世相韩,及秦灭韩,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助刘邦统一天下后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被后人称为“谋圣”,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诗圣杜甫并列。纵观其一生,足智多谋,光彩熠熠,是一位具有仙人气质的传奇式人物。最为大众熟悉的有黄石公授书、助刘邦灭秦入关、智斗鸿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荐四皓定太子、托病辟谷等事迹。而这当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在圯桥上遇黄石老人授兵书的奇遇以及他功成身退,托病在家辟谷学道之事,这两个带有传奇性质的事迹经常被文人墨客写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些作品从诗、赋、到词、曲,从小说到戏剧等无不赞扬了他圯桥奇遇、助刘邦灭楚兴汉的不朽功勋以及明哲保身的智慧。面对为数众多的张良故事作品,笔者着重选取小说、杂剧与传奇这三种在大众中流传、影响较为广泛通俗文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论述张良故事中那些为百姓所津津乐道的事迹之演变历程。因此本论文分三个部分来写,各部分独立成文为纵向结构,各部分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横向结构,用这种纵横结构将张良故事在不同文体中的变化及张良人物形象的变化呈现给大家。...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中张良故事的传承与衍变
    第一节 变文及其它小说对史书中张良故事的想象与补充
        一、 《季布诗咏》:张良悲歌散楚
        二、 《太平广记》:张良尸解成仙
        三、 《说郛》:张良与商山四皓的交往
    第二节 话本中张良故事的演化
        一、 《前汉书平话》:谋士形象的发展,智者与隐士形象并存
        二、 《张子房慕道记》:张良隐士形象的成形及缘由简析
    第三节 演义小说中张良阴谋家与智者形象的完美结合
第二章 杂剧中张良故事的呈现
    第一节 杂剧中张良故事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变化
        一、 《张子房圯桥进履》:张良求名,神仙汇聚
        二、 张良故事在其他相关杂剧中的变化
    第二节 杂剧中张良故事的主题嬗变
        一、 借张良圯桥奇遇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二、 借张良归隐之事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
        三、 《黄石婆授计逃关》:虚构人物与情节,阐释“柔”道
第三章 传奇戏中张良故事的重新建构
    第一节 传奇戏中张良故事的传奇性
        一、 《千金记》:张良智者与隐士形象的再发展
        二、 《赤松记》:张良与妻妾同登仙籍
        三、 《赤松游》:儒、释、道共度张良成仙
        四、 《双锤记》:张良刺秦王故事的变异
    第二节 传奇戏中张良故事的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忠臣 义士 仁人——清初张良意义阐释嬗变[J]. 范秀君,许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06)
[2]丁耀亢戏剧《赤松游》的创作风格与特色[J]. 彭静,章军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3)
[3]张良隐逸与大庸文化的关系[J]. 金陵.  天中学刊. 2010(03)
[4]论道家思想对张良一生的影响[J].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 2009(10)
[5]元杂剧之“两汉故事戏”略探[J]. 姜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6]杨潮观杂剧的儒家情结——解读《吟风阁杂剧》中的仁者形象[J]. 盛雪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7]《全汉志传》与《两汉开国中兴志传》的成书[J]. 汪燕岗.  明清小说研究. 2007(03)
[8]明末清初传奇戏曲中的文化内涵探析[J]. 曾琳.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S1)
[9]张良“退隐”原因初探——兼论秦汉之际的道家思想[J]. 潘明娟,耿占军.  唐都学刊. 2004(06)
[10]明清传奇之历史剧的发展[J]. 孙书磊.  古典文学知识. 2002(02)

博士论文
[1]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 高益荣.陕西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吴地歌谣中的“张良与山歌”传说考探[D]. 赵娴.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杨家将”故事演变研究[D]. 万甜甜.上海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2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282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