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先秦口头雅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4:03
  口头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隐藏在灿烂文学史的背后,等待着被发现。在这个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研究“先秦口头雅文学”,就是为了证实这一阶段存在着口头雅文学现象,并论证其在文学史上研究的价值。本论文以当时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为材料支撑,将其置于历史和“大文学”的环境中,挖掘材料中所包含的口头雅文学元素,探索文学史研究方面这一阶段存在的口头雅文学传统。我们认为,古奥简洁的《尚书》是先秦口头雅文学的滥觞。《左传》以及《战国策》中的行人应答、大夫辞令和策士游说,这些言语不但具有口头性和文雅性,而且在传达人物心声,表现其思想感情,刻画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形象描写等等方面,显示出高度文学性。以记言为主的《论语》中,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言”,那些由当时最有文化修养之人所发之言,那些富有文采之美的口头雅言,就是足以代表《论语》文学成就的先秦口头雅文学创作。《孟子》中记录的口头雅文学作品则更以多方设譬传达出雄健的气势、激越的情感。先秦史家之文、诸子之文中的口头雅文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后世书面文学,特别是史籍...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学术界对于口头雅文学的认识
    第二节 先秦口头雅文学的生成
第一章 史家之文中的口头雅文学
    第一节 史籍口头雅文学的滥觞——《尚书》
        一、《尚书》中口头雅文学的表现
        二、《尚书》中口头雅文学的语言特色
    第二节 《左传》与口头雅文学
        一、《左传》辞令是口头雅文学
        二、《左传》辞令的用语特点
    第三节 《战国策》与口头雅文学
        一、《战国策》中的口头雅文学
        二、《战国策》中策士的言辞特点
第二章 诸子之文中的口头雅文学
    第一节 《论语》与口头雅文学
        一、《论语》中的口头雅文学
        二、《论语》中口头雅文学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孟子》与口头雅文学
        一、《孟子》中的口头雅文学
        二、《孟子》中口头雅文学的特性
第三章 先秦口头雅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先秦口头雅文学对汉散体赋的影响
    第二节 先秦口头雅文学对《史记》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晋清谈的美学意义[J]. 滕福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一代文学 千古独步——魏晋清谈艺术论[J]. 滕福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3]《论语》语气词的连用[J]. 周满伟.  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4]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 2002(02)
[5]《论语》的语言艺术特色[J]. 杨汉云.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97(04)
[6]《论语》语言特色论略[J]. 张学松.  南都学坛. 1994(04)
[7]论孟子散文的语言风格——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漫谈之三[J]. 章沧授.  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4)
[8]《论语》的语言价值[J]. 马汉彦.  学术论坛. 1982(02)

博士论文
[1]《左传》辞令研究[D]. 李青苗.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先秦典籍引《诗》考论[D]. 曾小梦.陕西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魏晋清谈文学研究[D]. 余留伟.广西大学 2011
[2]《战国策》人物语言艺术研究[D]. 陈力勇.复旦大学 2010
[3]《孟子》语言艺术研究[D]. 吴.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论《论语》的文学性[D]. 张磊.延边大学 2007
[5]《左传》、《国语》赋诗、引诗研究[D]. 孙敏.安徽师范大学 2007
[6]《左传》外交辞令述论[D]. 刘明涛.吉林大学 2006
[7]今文《尚书》文学性研究[D]. 卢一飞.扬州大学 2005
[8]《今文尚书》周公话语的词汇研究[D]. 高光新.山东大学 2005
[9]《论语》文学研究[D]. 阳清.陕西师范大学 2005
[10]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D]. 刘卫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3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23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