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孟子》《荀子》引《诗》、说《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08:54
  我国先秦用《诗》发展包括歌诗、赋诗、引诗、说诗。春秋前期以歌诗、赋诗为主,到了春秋中期,引诗、说诗现象大量出现,进入战国时期,《诗》的社会公用性受到极大冲击,用《诗》现象不再普遍。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引《诗》、说《诗》的典型代表。现存《孟子》《荀子》就很好地保留了他们的诗学思想,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诗》学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比较得知,孟、荀主引《大雅》言政,其目的都是希望借《大雅》来表明自己的政治思想,或劝谏或讽喻,以此说服当朝君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同的是孟子以褒为主,主要引用以颂扬为主的《雅》诗。荀子引诗褒中带贬,引诗内容多为讽谏。孟、荀说《诗》的不同则主要体现了孟、荀诗论观的不同。孟子论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诗史关系;二是论读诗方法。荀子论诗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诗》的经学地位;二是论《诗》的社会教化功能;三是论《诗》与礼、乐的关系。从孟、荀用诗目的来看,不管是孟、荀引《诗》还是说《诗》,都涉及到尧、舜、文、武等圣人的政治思想,因而都具有较浓政治色彩。不同的是孟子是以《诗》为史,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借古说今,借《... 

【文章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孟子》《荀子》引《诗》、说《诗》研究概述
        1.2.1 《孟子》引《诗》、说《诗》研究情况概述
        1.2.2 《荀子》引《诗》、说《诗》研究情况概述
        1.2.3 《孟子》《荀子》引《诗》、说《诗》比较研究情况概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孟子》与《荀子》
    1.1 孟子和《孟子》
        1.1.1 孟子和他所处的时代
        1.1.2 《孟子》及其流传
    1.2 荀子和《荀子》
        1.2.1 荀子和他所处的时代
        1.2.2 《荀子》及其流传
第二章 《孟子》《荀子》引《诗》分析
    2.1 《孟子》《荀子》引《诗》概述
    2.2 《孟子》《荀子》引《诗》特点分析
        2.2.1 《孟子》《荀子》的重复引《诗》
        2.2.2 孟、荀引《大雅》分析
        2.2.3 孟、荀引《诗》断章分析
第三章 《孟子》《荀子》说《诗》分析
    3.1 《孟子》说诗概述
        3.1.1 论诗史关系
        3.1.2 论读《诗》的方法
        3.1.3 论《小弁》与《凯风》
        3.1.4 论“不素餐兮”
    3.2 《荀子》说诗概述
        3.2.1 《诗》《书》《礼》《乐》《春秋》之说
        3.2.2 《风》《雅》《颂》之说
        3.2.3 评《卷耳》
    3.3 孟、荀说《诗》比较
第四章 孟子、荀子引《诗》、说《诗》对后世的影响
    4.1 孟子引《诗》、说《诗》的影响
    4.2 荀子引《诗》、说《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综述及展望[J]. 王灿.  济宁学院学报. 2010(01)
[2]孟子“以意逆志”论的阐释[J]. 周才庶.  孔子研究. 2009(06)
[3]《孟子》“引诗”中“仁政”思想探析[J]. 王英娜.  语文学刊. 2009(21)
[4]论《孟子》引《诗》与战国中期《诗》学的发展[J]. 徐桂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5]荀子的《诗》学思想[J].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09(01)
[6]荀子与《诗》学刍议[J]. 张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5)
[7]荀子与《诗》[J]. 马银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8]孔子与孟子《诗》学的特点及文化阐释[J]. 于淑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1)
[9]孟子“诗亡”之论新解[J]. 杨兴华.  学术论坛. 2007(08)
[10]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尚古传统[J]. 庄大钧.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D]. 张秀英.首都师范大学 2008
[2]先秦典籍引《诗》考论[D]. 曾小梦.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诗经与周文化考论[D]. 张建军.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孟子与荀子人性观之比较[D]. 武艳丽.中国政法大学 2010
[2]荀子《诗》学[D]. 李一岚.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比较研究[D]. 叶惠宏.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试论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D]. 王冉冉.曲阜师范大学 2009
[5]孟、荀人性论比较[D]. 李晓阳.山东大学 2008
[6]《荀子》用《诗》考论[D]. 陈英立.黑龙江大学 2008
[7]孟荀引诗论证中的传播方式[D]. 任彦智.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先秦儒家《诗》学述论[D]. 张莺.华中师范大学 2005
[9]荀子诗说研究[D]. 余全介.安徽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34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34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