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二三十年代留苏知识分子的文学革新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22:52
  肇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留苏运动是中国百年留学热潮中极具特色的留学运动,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留苏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留苏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发生、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出现大大缩短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本文的主干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梳理苏(俄)留学的历史轨迹及分期,以便全面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留苏知识分子的整体群象。第二部分着重阐述留苏知识分子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以阐释马克思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第三部分着重阐述留苏知识分子对苏(俄)文艺理论及作品的译介和传播,以阐释苏(俄)文艺理论及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进程。第四部分着重阐述留苏知识分子的革命文学实践,以阐释马克思文艺理论、苏(俄)文艺理论及作品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所起的作用。第五部分阐述中央苏区的文艺思想建设及留苏知识分子的文艺实践,以苏区为个案阐释马克思文艺理论及苏(俄)文艺理论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第六部分阐述留苏知识分子的总体特征及影响,进一步明确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留苏知识分子群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历史文献出发...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一、苏(俄)留学历史轨迹及分期
    (一) 苏(俄)留学肇始
    (二) 苏(俄)留学分期与成就
        1. 1921 -1924 年共产党单独选派阶段
        2. 1925 -1927 年国共两党同时选派阶段
        3. 1927 -1930 年共产党单独选派阶段
        4. 1931 -1949 年分散派遣或个别前往阶段
二、留苏知识分子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
    (一) 沈泽民与“革命文学”的发轫
    (二) 蒋光慈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
    (三)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译介和阐发
三、留苏知识分子对苏(俄)文艺理论及作品的译介和传播
    (一) 瞿秋白、蒋光慈对苏(俄)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
    (二) 曹靖华、耿济之、韦素园对苏(俄)文艺作品的译介和传播
四、留苏知识分子的革命文学实践
    (一) 激情叙述下的革命言说
    (二) 俄苏体验下的理性思索
    (三) 时代脉动下的犀利批判
五、中央苏区的文艺思想建设及留苏知识分子的文艺实践
    (一) 中央苏区的一体化文艺体制及同质化审美形态
    (二) 中央苏区留苏知识分子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传播及文艺实践
        1. 张闻天对中央苏区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宣传和普及
        2. 瞿秋白对中央苏区文艺大众化的实践
        3. “红色戏剧”——苏维埃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融
    (三) 历史视野中的中央苏区文艺
        1. 口号与实践:左翼文艺与中央苏区文艺的内在关联
        2. 延续与发展:苏区文艺与延安文艺的内在关联
六、留苏知识分子的总体特征及历史价值重估
    (一) 留苏知识分子的总体特征
        1. 政治身份的高度认同
        2. 革命功利主义的极度彰显
        3. 宗派主义的深度渗透
    (二) 留苏知识分子的历史价值重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区文艺:当代文学的滥觞[J]. 颜敏,李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04(12)
[2]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J]. 杨尚昆.  百年潮. 2001(08)
[3]留俄经历对刘少奇早期思想的影响[J]. 徐行.  历史教学. 1999(12)
[4]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J]. 周棉.  河北学刊. 1996(05)
[5]“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J]. 杨奎松.  近代史研究. 1994(03)
[6]一个莫斯科中山大学女学生的回忆[J]. 谢怀丹.  瞭望周刊. 1986(09)
[7]略论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J]. 丁景唐.  文史哲. 1980(01)
[8]东方大学中国班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作用[J]. 张锡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3)



本文编号:3501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01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