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民国武进“兰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11:10
  在清代,常州有“诗国”之称,涌现出赵翼、黄景仁等许多著名诗人和“南华九老会”、毗陵诗派等社团与流派,同时还产生过常州词派、阳湖文派、今文经学派等文学与学术的流派。民国时期,常州延续其“诗国”传统,结社之风不断。当年,常州地区的诗人结社“兰社”曾享誉一时,很有影响。其社员之多、社事之盛,时人常将其与清中叶袁枚的随园弟子群进行类比,甚至可以说是继随园女弟子群之后影响最大的、兼有男女弟子的旧体诗词社团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还原“兰社”的历史面貌,考察“兰社”成员的生平事迹,结合诗社作品分析作家创作心理及其艺术水平,来展现“兰社”在民国诗坛上的清雅风韵。正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就“兰社”的兴起背景、社名含义、教学活动及社集详情进行考察,以期再现“兰社”这段江左的风华历史。第二章对“兰社”成员生平进行考述,并重点探讨成员间的各类关系。第三章对诗社的诗艺进行分析,分别论述“兰社”诗歌的内容、理论和风格,展现“兰社”的艺术魅力。余论部分重点探讨“兰社”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正文之后,还有附录两种。其一为《“兰社”成员录》,将“兰社”可考的成员姓名、字号、籍贯、著作等基本信息制成表格,以供读者参考;...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兰社”概况
    第一节 “兰社”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兰社”释名
    第三节 “兰社”教学
    第四节 “兰社”消亡及其余响
    第五节 “兰社”结集
第二章 “兰社”成员
    第一节 社长周葆贻
    第二节 骨干成员
    第三节 其他成员
    第四节 社友交往
    第五节 党派分流
第三章 “兰社”诗艺
    第一节 “兰社”诗歌内容
    第二节 “兰社”诗论及其实践
    第三节 “兰社”诗歌风格
余论
附录一 “兰社”成员录
附录二 周葆贻交往名流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国“守四声”风气的生成演变与午社词人的拨乱反正[J]. 马大勇,杜运威.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3)
[2]舂音词社与民初遗民词人之心理内涵[J]. 吴晗.  文艺评论. 2016(10)
[3]午社探微——以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中心[J]. 胡永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4]《南社湘集》统计分析[J]. 汪梦川.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文人结社与民初文人心态[J]. 袁志成.  江汉论坛. 2016(04)
[6]文学革命背景下的旧体诗社创作——以苔岑吟社为例[J]. 张宁.  宜宾学院学报. 2016(02)
[7]论《瓯社词钞》及其词学价值[J]. 程诚.  名作欣赏. 2015(26)
[8]民国词人郭则沄诗词社团活动考论[J]. 昝圣骞.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4)
[9]午社与民国后期文人心态[J]. 袁志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3)
[10]白雪词社与民初词人心态[J]. 袁志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沤社研究[D]. 马强.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清代词社研究[D]. 万柳.南开大学 2010
[3]南社文学活动与新文学发生研究[D]. 贺莹.河北大学 2010
[4]南社诗人群体研究[D]. 邱睿.苏州大学 2010
[5]南社苏州诗人研究[D]. 孙立新.苏州大学 2009
[6]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 朱兴和.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 杨萌芽.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瓯社研究[D]. 李艺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周庆云与《淞滨吟社集》研究[D]. 吴可嘉.浙江工业大学 2014
[3]午社研究[D]. 焦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另一种新文化运动[D]. 聂蕾.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文人结社与地方社会[D]. 金坡.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曹南诗社考论[D]. 赵晨.山东大学 2011
[7]鲁迅与南社关系论[D]. 刘耀彬.辽宁师范大学 2007
[8]“欲凭文字播风潮”[D]. 何媛媛.苏州大学 2007
[9]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D]. 刘春明.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3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3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