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神仙“七宗罪”

发布时间:2021-12-17 20:51
  本文在研究《太平广记》时,发现神仙也有其罪恶一面。神仙的罪恶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好色喜美、富贵骄奢变相敛财、嗜酒贪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暴怒无常、仙药的垄断、傲慢与惩罚”。神仙本是“至真至善”的化身,具有超凡的仙术和求真务实、积德行善、无欲无求舍己为人的美德。而神仙这“七宗罪”不仅违背了伦理道德上的“善”,表现“恶”的一面,并且其罪恶中“贪食、贪色、贪财”具有人性的“贪”的本质。神仙的“七宗罪”实质是“淫欲、贪婪、贪食、懒惰、暴怒、嫉妒、傲慢”与人性的七种邪恶面是相通的。神仙本是“美好”的代表,而神仙出现“七宗罪”的行为多是在社会不稳定的时期。自古以来多是赞美神仙形象的“高大与美好”,而材料中出现“神仙七宗罪”背后的创作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在不稳定的社会中,人们本寄希望于神仙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的生活,但现实却是苦难无法摆脱,这种心理的落差推动了“七宗罪”神仙的孕育;以神仙的罪恶指控上层贵族生活的腐朽荒淫;对黑暗统治的折射;以及想要成仙而不能成仙的酸葡萄心理和成仙困难产生对仙界的否定意识都是“神仙七宗罪”在作品中呈现的因素。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神仙“七宗罪”概述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神仙罪恶行为
    第一节 好色喜美
        一、对美色的占有超乎寻常
        二、利用神仙身份或仙术对美色强行占有
    第二节 富贵骄奢 变相敛财
        一、生活富贵骄奢
        二、变相敛财
    第三节 嗜酒贪吃
    第四节 玩忽职守 徇私枉法
        一、玩忽职守
        二、徇私枉法
    第五节 暴怒无常
    第六节 对仙物的垄断
        一、对仙药的垄断
        二、自己财务的不可侵犯
    第七节 傲慢与惩罚
第二章 “七宗罪”内涵意蕴
    第一节 神仙定义
    第二节 违背神性
    第三节 神仙“七宗罪”之“罪恶”内涵
        一、神仙“七宗罪的行为表现”与伦理道德矛盾
        二、“贪”的本质
第三章 创作原因
    第一节 作家心理落差
    第二节 对上层官僚贵族指控
        一、对上层官僚腐朽的揭示
        二、对上层官僚贵族荒淫生活的折射
    第三节 酸葡萄心理折射
        一、能成仙的都有后台
        二、谪仙是人世间的官位较高的奸臣
    第四节 否定仙界意识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神话故事看中西方传统道德观的差异[J]. 杨建民.  世纪桥. 2012(21)
[2]《七宗罪》之圣经七恶维度分析[J]. 徐常兰.  文学教育(下). 2012(07)
[3]葛洪的仙道思想[J]. 李小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宋太宗诏修《太平广记》主旨新探[J]. 袁文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5]神仙境界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神仙道教的美学意义[J]. 陈望衡.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2)
[6]略论唐传奇神仙题材作品的生命主题[J]. 徐翠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道教神仙传记与神仙观念的多元化及演变[J]. 苟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论《太平经》神仙修炼论的特征[J]. 李建光.  前沿. 2010(14)
[9]《太平广记》中《神仙传》考[J]. 盛莉.  文献. 2010(01)
[10]《太平广记》中神仙的考量与分析[J].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太平广记》“预知未来”故事研究[D]. 朴美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硕士论文
[1]《太平广记》神仙部词汇研究[D]. 任兰香.温州大学 2012
[2]唐代小说中的穿越现象研究[D]. 金鑫.安徽大学 2012
[3]康德论人性恶与根本恶[D]. 邓辉.湖北大学 2011
[4]《太平广记》鬼类文献研究[D]. 尚施彤.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科举制下唐代士人经济生活负担初探[D]. 吴庆忠.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太平广记》语词研究[D]. 宋华英.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新唐书·奸臣传》与唐代统治阶级内部斗争[D]. 彭云.首都师范大学 2003
[8]《太平广记》与唐五代民间信仰观念[D]. 曹刚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4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4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