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3 18:10
  作为我国第一部保留完整的系统的僧传作品,《高僧传》的价值一直都被历代研究佛学及文化学的大家所公认。但“重史不重文”的现象也存在于《高僧传》的研究中,即该书一直被当做资料集来利用,鲜有从文学角度对全书作整体探讨者。本文试从文学角度入手,立足文本,对慧皎及《高僧传》作整体的文学梳理。首先从作者入手,提出释慧皎应该是隐藏在全书中的最重要的一位高僧,并用细读文本的方法,分别从史心——佛心——文心三方面来作由文本回到作者的工作,力图还原一个在史书中留下不过百字传记的伟大作者的形象。其次,探讨全书呈现出的总体风格,指出史传文学化、佛教中国化的特点,并以该书是以中土最传统的史传文学的方式,承载异质文化佛教的代表人物——高僧的内容,提出此书是较早的由作者主体自觉地进行佛教中国化的积极尝试的一次活动。本文认为全书实则融汇了当时文学界两大奇葩——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的特点,故而形成智慧与神异相交织的整体风格,充满文学魅力,可谓是史传文学化的一次推进。再次,全书虽然分十科,但从传主的择取来看,基本形成德高、品高、智高这样的选择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僧风度”这样的概念,以此解释名士与高僧精神契合的缘由,并认...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成果
第一章 高僧与奇书
    第一节 高僧释慧皎
        一、悠悠史心
        二、拳拳佛心
        三、湛湛文心
    第二节 奇书《高僧传》
        一、意蕴深厚的文化价值
        二、生动沉着的独特风格
        三、双重内涵的首创体例
第二章 传主的择取标准
    第一节 高的标准
        一、高蹈人间——品高
        二、仁心慈骨——德高
        三、夙惠智通——智高
    第二节 高僧风度
        一、高僧与名士的契合
        二、高僧风度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三章 《高僧传》的叙事
    第一节 篇幅论
        一、长篇叙事之从容
        二、中篇叙事之风采
        三、短篇叙事之凝练
        四、附传叙事之精彩
    第二节 取材论
        一、取材以主旨为虑
        二、取材以正统为虑
        三、取材以生动为虑
    第三节 互见论
        一、相为映衬的互见法
        二、提点评说的互见法
        三、多层展示的互见法
    第四节 神异论
        一、神异描写的文学解析
        二、神异描写的叙述特色
        三、神异描写的美学价值
第四章 《高僧传》的语言
    第一节 尚简的散文语言
        一、删繁就简、不枝不蔓
        二、文气疏荡、不疾不徐
    第二节 尚智的对话语言
        一、对话中广征博引,外典运用自如
        二、对答中以机智而简洁的语言取胜
        三、智辩中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
    第三节 尚真的抒情语言
    第四节 尚丽的论赞语言
        一、内容之丰富
        二、文辞之骈俪
        三、设论之精深
第五章 《高僧传》的文学因子
    第一节 文备众体
        一、书信体的架构作用
        二、诗赞体的总结作用
    第二节 翻译文学理论
    第三节 《高僧传》的文趣
        一、风趣的谚语称谓
        二、机智风趣的对答
        三、滑稽戏剧化的人物行为
        四、人物群像
第六章 《高僧传》的文化因子
    第一节 《高僧传》的时代精神
        一、高僧深情与时代氛围
        二、高僧出家的文化心理
    第二节 传法的智慧与作用
        一、高僧传法的智慧
        二、高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梦文化与《高僧传》
        一、《高僧传》梦的类型梳理
        二、《高僧传》梦的文学解析
    第四节 圆寂的美学启示
        一、圆寂与生死智慧
        二、圆寂的类型分析
        三、圆寂描写的美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记·荆轲传》叙事的深层结构[J]. 王霞.  语文学刊. 2009(24)
[2]试论魏晋南北朝佛教权威的谋求与确立——以《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为中心[J]. 许展飞,陈长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J]. 张二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4]《高僧传》文学性初论[J]. 富世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4)
[5]论《高僧传》的神异叙事[J]. 桑大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1)
[6]信仰与史实的统一——慧皎《高僧传》叙事分析[J]. 刘湘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汉魏六朝杂传与唐人传奇的宗祖谱系清理——评《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J]. 梁敏.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4)
[8]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J]. 刘湘兰.  史学史研究. 2005(02)
[9]简论慧皎《高僧传》的学术价值[J]. 周海平.  常熟高专学报. 2004(05)
[10]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J].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本文编号:3566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66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1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