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碧山计划”与艺术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14 03:54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各类乡村建设模式层出不穷,其中艺术乡村建设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广泛关注。碧山村作为最早一批进行艺术乡建的村落之一,这里的村民经历了艺术家进入乡村、改造乡村最终离开乡村等一系列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碧山村曾一度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碧山计划是精英文化的生硬植入,碧山村的村民并不是乡村的建设者与受惠者。此后,以民艺复兴为动力使村民融入进乡村建设的主体,在初期颇有成效。本文旨在探析艺术乡建对乡村实践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并描述民艺复兴在乡村建设中所呈现的成果与弊端。 

【文章来源】:民艺. 2020,(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知识分子与村民之间的壁垒
    1.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计划
    2.精英文化嵌入乡村
    3.村庄主体的村民被边缘化
二、唯美乡村意象的解构
    1.“原始人幻想”
    2.唯美乡村意象的解构
    3.文化建设在乡村的局限性
三、文化交流转向民艺复兴
    1.《黟县百工》
    2.碧山工销社
四、品牌打造变成资本消费
    1.“碧山计划”结束之后
    2.碧山村符号化与消费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乡约乡建到文化礼堂的内在逻辑与现代转折[J]. 余永林.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3)
[2]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徽州村落空间生成和保护探析——以黟县碧山村为例[J]. 陈娟,黄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06)
[3]“民族志转向”与艺术乡建的“在地性”问题[J]. 张晖.  公共艺术. 2018(05)
[4]左靖:输出乡村价值是新的挑战[J]. 左靖.  艺术市场. 2018(07)
[5]碧山不只是文化符号[J]. 邢瑞.  艺术市场. 2018(07)
[6]中国乡村审美空间的形成[J]. 姚亦锋.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2)
[7]消费语境下乡村文化的范式建构与审美逻辑[J]. 盛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1)
[8]线索与节点——从黟县百工到碧山工销社[J]. 左靖.  建筑技艺. 2017(08)
[9]论晏阳初乡建思想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特征[J]. 王国宇.  河南社会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3587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87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