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媒介变迁与当代文学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15 14:42
  省视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其每一次嬗变都与媒介的发展密切攸关。媒介作为文学艺术的载体,同时也作为“讯息”传达着深层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使媒介日新月异,而媒介的不断变迁又对文学的生产表现出深刻的影响。本文即是以媒介为话语轴线,论述自1980年代以来文学生产场域的种种新变。自1980年代以降,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价值取向、文学观念、传播方式、表现形态等各个面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借助于新兴技术的支撑性力量,弱化了文学生产集中化、统一化的生产方式,由此表现出文学媒介化的特质。本文有关媒介理论的分梳取自麦克卢汉、布迪厄等人的经典论述。常识意义上往往将媒介视为形式性的存在,麦克卢汉却强调媒介相较于传播内容而言,并非次要的形式因,而有其自身的本体性存在价值,媒介不是单纯的客体存在,还具有强烈的能动性,不同的媒介会塑造不同的文化形态;布迪厄在分析艺术生产的法则时,也明确指认了媒介等文学生产的外部因素会区隔文学生产的不同场域。而在有限的生产场域,媒介更是参与了艺术自主性法则的形成和确立;安德森在论述民族主义时,认为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其主要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印刷技术。而民...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一)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突围
        (二) 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综述
    二、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 媒介问题自身的重要学术意义和价值
        (二) 突破当代文学的研究困境,寻求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三) 以媒介为话语轴线,思考媒介背景下文学的生存状态
第一章 媒介与文学转型
    第一节 关键词:媒介
        一、媒介词源学考证
        二、媒介的历史变迁
        三、文学生产中的媒介因素
    第二节 媒介与文学研究的理论考察
        一、媒介对文学形态的影响
        二、媒介对于文学场域的区隔
        三、媒介塑造想象的共同体
    第三节 报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一、现代时间观念的引进
        二、白话文的普及
        三、对世俗情感的关注
第二章 文学期刊与1980年代精英文学
    第一节 文学期刊及期刊制度的当代转变
        一、1980年代文学的主要媒介——文学期刊
        二、期刊制度的当代转变
        三、《今天》与《中国》——期刊命运与时代侧影
    第二节 新启蒙及1980年代文化转型
        一、何为“新启蒙”
        二、1980年代的文化转型
        三、文学期刊与1980年代文化
    第三节 冷媒介与精英文学
        一、文学期刊作为冷媒介与时代启蒙精神相呼应
        二、文学期刊作为冷媒介与精英文学特征相契合
        三、文学期刊形塑了精英文学的场域特征
第三章 影视媒介与1990年代大众文学
    第一节 影视媒介与视觉文化的兴盛
        一、影视媒介的兴起
        二、作为热媒介的影视
        三、文化的视觉化转向
    第二节 1990年代文学影视化的传播学分析
        一、1990年代文学的影视改编
        二、文学影视化的意义转换与效果考察
        三、《妻妾成群》的影视改编——张艺谋电影的“奇观”效应分析
    第三节 影视媒介兴起与1990年代文学变迁
        一、文学审美风格的通俗化
        二、文学由时间深度模式向空间平面模式的转变
        三、文学语言的剧本化
第四章 网络媒介与众声喧哗的新世纪文学
    第一节 网络媒介及其特征
        一、网络媒介的兴起
        二、网络媒介的超文本互动
        三、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背景
    第二节 网络文学
        一、网络文学的类型及特征
        二、玄幻文学的传播学解读
        三、网络文学的艺术张力
    第三节 众声喧哗的新世纪文学
        一、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
        二、坚守民间话语立场
        三、语言的游戏风格
第五章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转型
    第一节 世界要素的转型
        一、媒介文化的全面兴起
        二、文学的媒介化与边缘化
    第二节 作家要素的转型
        一、作家身份的泛化与集合化
        二、从个人书写到媒介事件
    第三节 作品要素的转型
        一、从读字到读图
        二、文学性的蔓延与缺失
    第四节 欣赏者要素的转型
        一、“娱乐至死”的审美向度
        二、崇拜技术的“单面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什么必须选择市场经济?——重读斯密[J]. 李义平.  读书. 2012(03)
[2]一份杂志的命运与一个年代文学的侧影——以《中国》的创刊与停刊为中心[J]. 明飞龙.  扬子江评论. 2012(01)
[3]媒介文化与文艺美学[J]. 杜书瀛.  阅江学刊. 2010(04)
[4]再论媒介时间:电子媒介时间观之存在、影响与反思[J]. 卞冬磊.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01)
[5]全球化时代电子媒介的发展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J]. 杜书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新文学三十年: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的历程[J]. 陶东风.  语文建设. 2009(01)
[7]媒介时间的来临——对传播媒介塑造的时间观念之起源、形成与特征的研究[J]. 卞冬磊,张稀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01)
[8]论现代性文学语境中的通俗小说[J]. 黄书泉.  安徽大学学报. 2005(04)
[9]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J]. 韩云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本文编号:3662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62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