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民俗艺术数字影像档案记录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23:22
  重庆已有多项少数民族民俗艺术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已对列入非遗的民俗艺术项目进行了影像记录,但这些影像资料大多只是作为资料储存,研究者难以享用成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记录设备的普及,影像不应成为一种档案封存,而应充分发挥其记录、传承、传播功能优势,使重庆少数民族民俗艺术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从影像档案记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角度出发,探讨民俗艺术影像记录档案化的方法。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民俗艺术影像档案记录研究综述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
    (二)国内民俗艺术抢救、保护、传承用上数字影像技术
二、民俗艺术影像档案记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研究的价值
        1.动态影像能有效还原、展示与再现民族民俗艺术,维护文化多样性。
        2.扩大民俗艺术的生存空间,促进民俗艺术的资源优势转化。
    (二)研究意义
        1.运用影像能充实民俗艺术的记忆内容。
        2.运用影像来传承民俗艺术的具体内容。
三、民俗艺术影像记录的档案化方法探索
    (一)运用数字技术搜集民俗艺术影像资料
        1.静态和动态的资料搜集。
        2.拓展影像资料搜集渠道。
    (二)做好对民俗艺术影像资料的整理
    (三)提高民俗艺术影像档案的利用率
    (四)发挥民俗艺术影像档案的传播价值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 周亚,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2)
[2]文化生态视阈下民俗艺术传承的影像到场——以安徽花鼓灯为例[J]. 徐静,陈赛赛.  江淮论坛. 2012(06)
[3]近现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论[J]. 张泽洪.  宗教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686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86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