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汪曾祺早年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10 20:47
  八十年代以来,汪曾祺的作品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他崇尚自然,以赤子之心和对文学与人生独特的领悟去表现深厚的文化意蕴。他乐于记乡情民俗以及在小说中风俗的描写成为情节的一部分,这都与他生活的家乡高邮和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现在关于汪曾祺的研究陷入了一种研究上的窘境和言说的困境。这种评论上的困境是各方言论在有意或无意中造成的,他们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各种形态的外围环境中,阐释和发明着汪曾祺,并且不断地用文字维持和保证固定形象阐释的进一步深化;而另一方面,这种阐释却也让自己和后来人的研究者陷入了牢固的言语围栏里,难以突破和发展,不断重复着己经被阐释过无数次的话题。从汪曾祺早年的生活经历入手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学术界难以确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为其他学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通过汪曾祺早年生平的研究,找寻这些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探寻其独特文学风格的缘由。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汪曾祺生平及创作简况
    (一) 汪曾祺生平与创作
    (二)19 岁以前的汪曾祺生活与求学概况
二、家庭氛围熏陶与家庭教育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一)父亲汪菊生艺术生活的熏染
    (二)开明的家庭氛围的影响
    (三)幸福的童年经历,养成了他崇尚自然,讲究情趣,反对造作的性格
三、学校教育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一) 幼稚园与高邮县立五小时期与中学教育
    (二) 淮安避难时期
四、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一)苏北风情的再现
    (二)不仅是自己童年经历被反复书写,而且一生的创作都关注儿童主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汪曾祺的雅:从“生活政治学”到“生活美学”[J]. 张志平.  名作欣赏. 2007(22)
[2]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论[J]. 王文玲.  东北师大学报. 2006(01)
[3]汪曾祺特色的文化性解读[J]. 柯玲.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2)
[4]汪曾祺散文的民间色彩及其形成[J]. 罗勋章.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5]论汪曾祺文化意识的民间性[J]. 刘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6]汪曾祺创作的现代意识[J]. 柯玲.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7]西南联大与汪曾祺、穆旦的文学道路[J]. 谢泳.  文艺争鸣. 1997(04)
[8]汪曾祺研究述评[J]. 赖闽辉,郑昭红.  龙岩师专学报. 1997(02)
[9]汪曾祺论[J]. 胡河清.  当代作家评论. 1993(01)
[10]汪曾祺的魅力[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1990(06)

博士论文
[1]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 卢军.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乡村故事的独特叙说[D]. 肖太云.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0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90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