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

发布时间:2016-08-28 21:25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资料

多的了解,并对西方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就会明显感到这一点。就总体来看“,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中心的[……];但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

①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陈平原这里说的是中国古代小

说,但是这三个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基本格局是为其他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分享的。在更为民间

②的白话文学中,这一特点甚至更为突出。在元杂剧中,这种叙事模式可以说是唯一的。

此外,尽管中国传统戏剧属于“戏剧”,但戏剧内部的差别很大。初略划分一下,可以说,有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强调剧情的戏剧,也有以意大利歌剧为代表的更强调抒情的戏剧。中国传统戏剧内部自然也有这种差别。但总的说来,中国传统戏剧,特别是元杂剧,是从诗词曲发展过来的,似乎更侧重于抒情,而不是讲故事。很多学者也因此往往称之为“戏曲”而不是“戏剧”,因

③为它“将歌曲置于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之上”,是一种“曲本位”。也有学者指出,很多元杂剧则

④非常缺乏戏剧成分,甚至认为元杂剧严格说来尚“未成熟”。因此,欣赏中国传统戏剧,在很大

程度上,故事只是一个背景,观众欣赏更多的是演员的“念、打、作、唱”。许多如今保留下来的元杂剧剧本仅仅是唱词的集合,没有对白,没有对舞台表演动作的提示。“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剧本,其中的对白、,;⑤但据学

者研究,这些元素以及其他过场交代、的诗词歌赋非常类似,,事。

。“元杂剧一般一本只有四折,篇幅较为短小,不可能安排复杂曲折的情节,而且剧作起、承、转、合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常有互相雷同或互相蹈袭之处,剧作的第四折更往往有“强弩之末”的缺陷。只是“元杂剧作品大多设置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情节结构主线,造成

⑦集中、紧凑、简炼、清楚的艺术效果。”只是按照今天的叙事作品或戏剧结构标准,中国传统戏

剧的结构看来很有问题。

⑧这一点在所谓结构“紧凑而严密”的《窦娥冤》中也非常明显。从该剧第二折开始,窦娥就

一次次交代之前发生的、并在舞台上表现过的事件经历。并且,这种交代完全是非个人化的,即不存在因个人视角造成的理解误差,不存在因时间流逝造成的个人记忆误差,也不存在因境况变化自然会发生的、因此观众可以理解的叙述者对相关事实的选择性描述;窦娥每一次都“真实、准确、完整地”叙述了之前的事件。这样的叙述,加上之前的舞台表现,给观众/读者造成了一种事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②陈平原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一些文言小说,例如《聊斋志异》,还曾采用过倒装叙事,但同一故事改编成话本小说时,小说的时间就重新“理顺”了;中国古代的少数情节单纯的文言小说还曾突破过“全知叙事”,但白话小说却大都借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口吻。同前注2,第38、63~65第。

③钟涛《元杂剧艺术生产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④洛地《戏曲与浙江》:,转引自,李修生《元杂剧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又请看,俞大纲“

苏力 - 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

:从另一角度看元杂剧《梧桐雨》和《汉宫秋》”《戏剧纵横谈》,,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77页。

⑤可参看,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3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⑥参看顾学颉《元明杂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23~25页。

⑦郭英德《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光明日报》,1999年5月10日。

⑧臧晋叔编《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选》,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此后凡引证《元曲选》页码均见于正文。

47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戏剧与正义观之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