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山东蓝蛙少儿戏剧教育_山东戏剧大学_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13:01

  本文关键词: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
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
清代、民国山西清源狐突信仰调查研
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
清代山东增设府州建制探析
清代山东仓储探究
清代山东东西部接受基督教之差异研
清代山东地方志民俗音乐资料整理与
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
论清代山东对水旱自然灾害的防治
清代山东进士地域分布初探
山东卫所在清代的变革
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
论文艺复兴戏剧中的古典源流、人本
《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
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
清末山东留日学生与近代山东的政治
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
清代山东运河水灾与两岸农村社会经
清代山东邮驿制度考略
清代蒙古族诗人延清及其《庚子都门
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
器以载道—试论清代玉器与清代文化
印度古典戏剧断层现象研究
试论清代山东粮棉布盐的流通(16
论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6页

绪论第16-27页

 一、选题缘起第16-20页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现状第20-25页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25-27页

上编 总论第27-189页

 第一章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综述第27-64页

  第一节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的文献考证第27-39页

   一、清代山东古典剧目著录与作品收录概况第28-32页

   二、清代山东古典戏剧剧目考录第32-39页

  第二节 清代山东剧作家生平简介第39-48页

   一、杂剧作家第39-45页

   二、传奇作家第45-48页

  第三节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成就概览第48-64页

   一、清代山东杂剧成就概览第50-57页

   二、清代山东传奇成就概览第57-64页

 第二章 时代背景与山东古典戏剧第64-106页

  第一节 清代严酷的统治与山东戏剧创作第64-72页

   一、清代恐怖的政治气氛第64-69页

   二、清代文坛风气与山东剧作家的内敛心态第69-72页

  第二节 清代戏剧政策与山东戏剧演出第72-83页

   一、清廷对戏剧活动的压制与利用第73-77页

   二、清代繁荣的戏剧演出第77-80页

   三、孔府演剧的繁盛与山东剧坛演出活动第80-83页

  第三节 农本经济与清代山东剧作家的轻商心态第83-95页

   一、农耕经济与耕读心态第84-88页

   二、商业背景与山东剧作中的商人形象第88-92页

   三、山东剧作家轻商情结及深层原因第92-95页

  第四节 清代学术风气与山东戏剧的学人化特征第95-106页

   一、实学思潮的影响第96-98页

   二、朴学风气与史家意识第98-103页

   三、山东戏剧学人化特征之利弊第103-106页

 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清代山东戏剧第106-128页

  第一节 清代山东剧作家的地域分布与乡谊交流第106-113页

   一、山东剧作家的地域分布特点第106-108页

   二、鲁中、鲁东剧作家基于地缘的交游第108-109页

   三、鲁西南圣裔剧作家以家族世系关系为主的交游第109-113页

  第二节 齐鲁文化对清代山东戏剧的影响第113-128页

   一、齐文化与齐地剧作的“齐气”第113-118页

   二、鲁文化对鲁地剧作家的影响第118-121页

   三、山东剧作中齐鲁之风的水乳交融第121-128页

 第四章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的多元题材第128-173页

  第一节 悲士不遇文人剧第130-137页

   一、文人命运的形象图解第130-133页

   二、文人生活剧的多元艺术手法第133-135页

   三、文人生活剧的自喻性第135-137页

  第二节 钟灵毓秀女性剧第137-143页

   一、全方位、多领域的女性生活画卷第137-139页

   二、对女性形象的多元期待第139-140页

   三、女性剧中的男性本位思想第140-143页

  第三节 华夷一家历史剧第143-153页

   一、汉族政权中的政治斗争与兴亡之感第143-146页

   二、特色鲜明的游牧风情剧第146-149页

   三、历史政治剧的表现手法第149-153页

  第四节 乱世儿女爱情剧第153-159页

   一、爱情剧的内容第153-155页

   二、爱情剧的复杂主题及多重承载第155-156页

   三、爱情剧的创作手法第156-159页

  第五节 人生如梦佛道剧第159-167页

   一、佛道剧的丰富内容第159-161页

   二、佛道剧的创作手法及创作动机第161-165页

   三、佛道剧与中国宗教文化第165-167页

  第六节 忠孝节义伦理剧第167-173页

   一、伦理文化的全面展示第167-170页

   二、伦理剧的特点第170-171页

   三、伦理剧的两面性第171-173页

 第五章 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的体制特点第173-189页

  第一节 清代山东杂剧的体制特点第173-182页

   一、分折、正名、楔子——部分打破元杂剧体制第173-175页

   二、主唱脚色与曲牌应用第175-177页

   三、关目意识的淡化和脚色精简的趋势第177-178页

   四、曲词、宾白和科介第178-182页

  第二节 清代山东传奇的体制特点第182-189页

   一、分出第182-184页

   二、曲牌运用与脚色设置第184-186页

   三、曲词、宾白与科诨的设置第186-189页

下编 分论第189-292页

 第六章 蒲松龄与鲁中、鲁东杂剧作家群第189-219页

  第一节 耕读教子传家远——蒲松龄俚曲的家庭伦理观第189-199页

   一、家庭伦理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特点第190-193页

   二、家庭伦理的维护——出于真情与教化辅助第193-196页

   三、“圣母”和“夜叉”——殊途同归的女性伦理期待第196-199页

  第二节 不甘落魄笑中泪——蒲松龄杂剧的多元题材与幽默风格第199-209页

   一、《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第199-205页

   二、笑中带泪的考场受窘图《闱窘》第205-207页

   三、消闲心态下的游戏之笔《钟妹庆寿》第207-209页

  第三节 囹圄之灾寄心曲——宋琬与《祭皋陶》第209-215页

   一、奇人奇文寄劳心于短曲第209-212页

   二、固守正统与宗教安慰——“今之韩愈”的复杂心态第212-215页

  第四节 禅理道梦入戏中——赵进美的佛道剧第215-219页

   一、《瑶台梦》——缥缈一梦的人生感悟第216-217页

   二、《立地成佛》——放下屠刀、儒佛相通的生命哲学第217-219页

 第七章 丁耀亢与鲁中、鲁东传奇作家第219-238页

  第一节 逍遥与责任——丁耀亢剧作与清初“夹心层”文人的心态第219-234页

   一、《化人游》——迷惘心态与逍遥解脱第220-222页

   二、《赤松游》——始终为韩功成身退第222-226页

   三、《西湖扇》——从“失身北嫁”到“以夏化夷”第226-230页

   四、《表忠记》——从立功到立言的“才人之志”第230-234页

  第二节 青衿为儒侠——纪圣宣与传奇《青衿侠》第234-238页

   一、礼崩乐坏的末世图景第234-235页

   二、儒生责任侠肝义胆第235-238页

 第八章 孔尚任与曲阜圣裔剧作家群第238-270页

  第一节 末世圣裔寄兴桃花——《桃花扇》的创作思想和成就第238-248页

   一、《桃花扇》的创作动机第238-240页

   二、《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第240-242页

   三、《桃花扇》的忠奸观念第242-244页

   四、《桃花扇》的成就与影响 ——以《长生殿》为对比和参照第244-248页

  第二节 《骂筵》、《选优》 春秋笔法 ——论《桃花扇》之“为尊者讳”第248-256页

   一、“春秋笔法”与《桃花扇》之“为尊者讳”第248-249页

   二、《骂筵》、《选优》——对比鲜明的“为尊者讳”第249-251页

   三、婉而成章、惩恶扬善的“为尊者讳”第251-253页

   四、“为尊者讳”背后的潜意识与不得已第253-256页

  第三节 重名轻利一鸣惊人——《大忽雷》对孔尚任心态的隐喻第256-259页

   一、重名轻利——《大忽雷》与孔尚任的的人生追求第256-258页

   二、一鸣惊人——《大忽雷》与孔尚任独特的求名方式第258-259页

  第四节 以经治曲南北兼长——论孔广林的杂剧和传奇第259-265页

   一、严谨的“游戏”第260-261页

   二、立足于女性、家庭、伦理的取材特点第261-263页

   三、学术背景下由离到合、周而复始的情节安排第263-265页

  第五节 思妇怨女缠绵悱恻——论孔昭虔的杂剧第265-270页

   一、充满人文关怀的思妇图《荡妇秋思》第265-268页

   二、清丽纤柔的《葬花》第268-270页

 第九章 桂馥与鲁西南剧作家群第270-292页

  第一节 哪堪哀猿又四声——桂馥与《后四声猿》第270-277页

   一、《放杨枝》——深沉的隐痛第271-272页

   二、《题园壁》——浓烈的情感渲染第272-274页

   三、《谒府帅》——由愤怒到平静、回归雅正的情感处理第274-275页

   四、《投溷中》——慷慨淋漓的抒情风格第275-277页

  第二节 玉马银筝双美梦——陆术淳与《玉马珮银筝记》第277-282页

   一、穷愁无聊的双美梦第277-278页

   二、性不可情移,情不失正的情爱观第278-280页

   三、书生地位的自我标榜第280-282页

  第三节 以史入剧救世心——许鸿磐与《六观楼北曲六种》第282-287页

   一、以剧为史第282-284页

   二、《三钗梦》中的梦幻意识第284-286页

   三、许鸿磐的女性观与剧作成就第286-287页

  第四节 高洁文人田园情——曾衍东与《小豆棚》第287-292页

   一、豆棚文化与隐士心理第287-289页

   二、七如境界——高洁文人的自画像第289-292页

结语第292-294页

参考文献第294-301页

后记第301-3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02页


 

论文编号BS425364,这篇论文共302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05.7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51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数级别

清代珠江三角洲戏剧演出的社会史考察69页硕士论文

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综述68页硕士论文

清代山东矿业研究初论(1644-1860)49页硕士论文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44页硕士论文

清代古典霍乱流行研究272页博士论文

论印度古典梵语戏剧《沙恭达罗》的美学特征52页硕士论文

清代山东书院研究三题87页硕士论文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伦理解读62页硕士论文

清代山东义学研究138页硕士论文

清代山东沂州府经济探析38页硕士论文

清代山东疫灾的时空分布及其社会影响与反馈83页硕士论文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70页硕士论文

中国古典戏剧在20世纪英国的传播与接受184页硕士论文

清代皖籍词人与清词史发展研究86页硕士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0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