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冰心论戏剧语言_戏剧语言的特点_对戏剧《卖花女》的语用文体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0 18:11

  本文关键词: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2年

对戏剧《卖花女》的语用文体学分析

赵文竹  

【摘要】:文体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文体的学科,而语用学又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为了使文学作品的文体学分析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很有必要把语用学纳入文体学的研究中。近年来,随着语用学和文体学的快速发展,语用学和文体学两门学科渐渐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语用文体学。语用文体学运用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文学文本,目的是为了通过不同的语言选择揭示文体意义。 《卖花女》创作于1912年,是萧伯纳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卖花女是如何在一位语言学家的帮助下通过改变语言从而变成一位高雅淑女的。该戏剧情节有趣,人物语言特色鲜明,主题深刻,不仅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而且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尽管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从语用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详尽分析。 该论文运用了语用学两大理论,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两个部分: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通常用来解释一个句子是如何被用来传递隐含意义的,而礼貌原则及其准则常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要传达该隐含意义,所以两者是互补的关系。该论文把这两大原则合并起来,把他们作为一个综合的分析工具来分析《卖花女》的戏剧文本。 本文的戏剧文本分析包含两个部分:舞台指令及人物对话。本文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了很多摘自戏剧《卖花女》剧本的例子。通过仔细分析对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的遵守和违反,本文作者研究了不同语言选择的深层含义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戏剧文本的语用文体学研究在人物塑造和主题构造方面有重要的文体意义,而在人物塑造和主题构造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阐述了戏剧情节的动态发展,展示了剧作家的写作技巧。同时,对《卖花女》戏剧文本的语用文体学分析还验证了运用语用文体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戏剧《卖花女》的语用文体学分析能为戏剧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希望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也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邵志洪;从KING LEAR与三个女儿的对话看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关系[J];外语研究;1992年02期

3 邵志洪;从Hamlet与Polonius的对话看会话中的“合作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5 俞东明 ,左进;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6 杨雪燕;试论戏剧在语言文体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俞东明;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婷婷;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两位女主人翁《玩偶之家》中娜拉与《匹格梅利翁》中伊莉莎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樊云;Pygmalion剧本重译的接受理论阐释[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素平;Pygmalion汉译本中Eliza语言风格翻译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周俊兰;从“互动”看特写报道语言的人际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王品;;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的《雪夜林边驻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祥;精神财富的巧取豪夺 费边主义的完美画像——评肖伯纳剧作《卖花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文军;杨宪益先生PYGMALION两译本比较──兼论戏剧翻译[J];涪陵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3 殷企平;驳意义不确定论[J];外国文学;1997年01期

4 李华东;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穆雷;接受理论与习语翻译[J];外语研究;1990年01期

7 刘峥;;论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从接受理论谈起[J];外语研究;1991年03期

8 俞东明,李华东;伊丽莎白·鲍温小说《魔鬼情人》文体的量化分析[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9 柳亦胜;准确把握风格如实再现形象──浅谈人物语言翻译[J];外语研究;1999年01期

10 陶家俊;贝克特的荒诞派艺术──对贝克特三部荒诞剧的阐释批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芳;阐释的多元与《论语》的复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标;;小说文体研究的新思路——《语用文体学》介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戴甜汇;观念的错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3 苏佳佳;于善志;;顺应论视角下的《论语》对话解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0期

4 赵宣;;品特戏剧:权力的游戏——《看守人》的语用文体学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郭静静;;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合作”与“礼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黄葵;卖花女——花朵打开城市的夜色[J];散文诗;2003年05期

7 孙芳琴;试论《卖花女》剧本中俚语与强调句型之译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郑茗元;;《尤利西斯》内心独白的语用文体学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15期

9 谢志辉;曾倩;;《讹诈》(Blackmail)的语用文体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范靖国;“卖花声”诗话[J];中国花卉园艺;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法制新闻摄影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A];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Stephen Chatman;;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当代艺术音乐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Marianne Yaldiz;;新疆库车克孜尔早期石窟的新年表(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效仁;[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谢有顺 徐肖楠 李素灵 陈培湛 王维超;[N];文艺报;2003年

3 潘真;[N];联合时报;2011年

4 邱阳;[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万楠;[N];南方日报;2004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沈小妮;[N];深圳商报;2003年

7 史君良;[N];音乐周报;2000年

8 启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张树伟;[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文石 周仲初;[N];四川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承平;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石云霞;萧伯纳《卖花女》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陈小兆;《卖花女》话语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杨清平;家园的寻觅[D];河南大学;2012年

6 许朝阳;扎迪·史密斯小说中文化杂糅的文体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韩力扬;《呼啸山庄》主题实现的元功能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竹;对戏剧《卖花女》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2 张坤坤;超越文本的合作—小说作者与读者关系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吕荔;品特《归家》的语用文体学阐释[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淑娟;戏剧文本的语用文体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肖玲;《罗马假日》剧本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盛艳;《觉醒》的会话含义分析—语用文体学的视角[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7 梁飞;对《大教堂里的谋杀》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郭玲;戏剧《卖花女》对话中的会话含义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秦伊楠;《王子复仇记》中人际修辞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艾懿;电影文本的语用文体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3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